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是一种全身性疾患,可以发生在全身大、中动脉,但以腹主动脉远侧及髂-股-腘动脉最为多见,后期可累及腘动脉远侧的主干动脉。由于动脉腔狭窄或闭塞,引起下肢慢性缺血的临床表现。
医院赵树英院长表示: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早期的症状为间歇性跛行,远侧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如病变位于主-髂动脉者,疼痛在下腰、臀、髂、大腿后侧或小腿腓肠肌部位,有时伴阳痿;病变在股-腘动脉者,疼痛发生于小腿肌群。后期可出现静息痛,皮肤温度明显减低、发绀,肢体远端坏疽和溃疡。
动脉硬化闭塞症
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期
1.轻微主诉期:疾病早期下肢皮温下降、肢体怕冷、轻微的麻木,活动后容易出现疲劳;
2.间歇性跛行期:疾病进一步进展,会出现病人行走一段距离后,由于下肢动脉狭窄,供血不足,小腿肌肉缺血、缺氧后继发痉挛性疼痛,必须停止步行,休息后才能继续行走。
3.静息痛期:当病变进一步发展,下肢处于严重的缺血状态的时候,休息时也感到下肢疼痛、麻木,夜间睡觉的时候更加明显。
4.组织坏死期:病变继续发展,最后会出现下肢溃疡,坏疽,继发感染,甚至出现全身脏器衰竭,威胁病人生命,需要截肢才能救命。
以下人群要特别小心
动脉硬化闭塞症威胁!
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发病的有关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肥胖等。因此,“九高一少”(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高体重、高血压、高血液粘度、高年龄、高精神压力、高烟瘾和少运动)的中老年人,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高危因素,本病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患者。
人体在大约三十岁以后,动脉开始有脂质沉积,到中年以后,就应当 患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患者大多都是中老年人,发病的原因与新陈代谢的紊乱有很大的关系。会出现下肢缺血、患肢的动脉脉搏减弱或者消失,动脉在X线下可看到呈扭曲状态,患者往往都有高血脂、冠心病的情况。
因此,医院赵树英院长提醒大家,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危害还是比较严重的,需要及早治疗才能避免更为严重的症状和情况发生。
如果您正被动脉硬化闭塞症困扰或还有
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