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动脉硬化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往往导致致命的疾病,如心梗和中风等灾难性后果。
1
动脉硬化斑块是什么
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管壁上沉积了一层像腊样的脂类,使动脉弹性减低、管腔变窄的病变。如果有诱发因素,动脉斑块的某个部分破裂,就会像火山喷发一样,诱发一系列的变化,形成血栓或整个血管堵塞。
这个过程所用的时间因人因病而异,通常一个人颈动脉的粥样硬化斑块大约从青春期(15岁左右)就开始隐隐发育,至40岁左右变得明显,而到60岁左右,没有动脉硬化斑块的人就屈指可数了。
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科学界的理论一直认为是来自血液的脂肪堆积。但一个新的科学研究发现并非如此。
最新一项研究论文发现,动脉硬化斑块其实是来自血管壁的死细胞。
那这些死细胞是怎么来的呢?是由病毒引,细菌和颗粒物引起的炎症反应,这些颗粒物包括了有害的脂肪颗粒(氧化LDL胆固醇)。包括脂肪残基的死细胞被免疫系统降解。从而出现了“细胞碎片”,所谓的斑块,导致动脉内壁增厚,最终形成越来越大的斑块。
这研究同样应证了高血脂也是动脉硬化斑块的危险因素。
2
新发现的危险因素
一项研究发现:近年来心肌梗塞率增加以及流感流行的肺炎的发生,两者之间的明确联系就是接触粉尘。
此外,超过30种不同的微生物DNA在粥样硬化斑块的DNA中分离出来。这些微生物的因素与粥样硬化斑块之间的关系不容忽视。
3
如何预防斑块
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健康饮食,充足的睡眠和锻炼,预防和及时控制感染。
动脉粥样硬化的后果就是冠心病、心梗、脑梗的发生,而血脂中低密度脂蛋白沉积在血管壁上,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表现,根本原因是身体的炎症。所以要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最根本就是要减缓炎症发生,降低低密度脂蛋白。
动脉粥样硬化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与日常生活的细节密切相关,比如说长期不科学饮食、缺乏运动锻炼,导致血脂、血压、血糖的异常、过高的氧化压力,都会损伤到血管内皮,从而给低密度脂蛋白的沉积创造了条件。
在营养干预方面,类黄酮(大豆蛋白含量丰富)和维生素C对体内抗炎作用最明显,维生素D的缺乏会增加炎性反应。有效干预之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发生的危险性至少可以降低一半以上。
康析小二认为:
除了管控每天总的热量摄入、适量运动,充足睡眠、维持良好的情绪之外,减少污染物的伤害,补充类黄酮、维生素C、维生素D,来降低身体的炎性反应。如此简单的方案,您还不尝试下?
第三集:高血压的生活管理方式
第二集:高血压的测量
第一集:高血压的危害和误区
心脏健康的9个密码
例猝死真相的研究
中国健康大数据(1/5)——概述篇
点击可查看往期内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