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栓是指颅内外供应脑部的动脉血管壁发生病理改变,使血管腔变窄,或者在此基础上形成血栓,最终完全闭塞,引起脑部某一血管供血范围内的脑梗死。
概要:
1.以脑动脉粥样硬化和动脉炎为主要病因。
2.有肢体无力、口眼歪斜、言语不清等症状。
3.需及时早期溶栓,控制血压,降低脑水肿。
4.复发次数越多,则致死率及致残率越高。
病因:
1.脑动脉硬化:是脑血栓最常见的病因。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同型半胱氨酸、吸烟酗酒、精神过度紧张,都可加速脑动脉硬化的发展,导致动脉狭窄闭塞或者斑块脱落闭塞远端动脉。
2.脑动脉炎:如钩端螺旋体、梅毒、艾滋病等感染引起的脑动脉炎,可引起血管畸形迂回,管腔变窄。
3.血动力学改变:血小板增多症、红细胞增多症,导致血液循环不好,血液高凝状态在血管形成血栓,堵塞血管。
典型症状:
1.肢体活动受限:表现为一侧肢体无力、面部瘫痪、伸舌偏斜、口角歪斜、饮水呛咳、吞咽困难等。
2.偏瘫:一侧肢体麻木,走路无力。
3.失语:患者言语不流利,词不达意,不能说出物体名称,或者听不懂别人语言。
其他症状:
患者可出现尿潴留或尿失禁、便秘,出现记忆力下降、思维混乱、神志模糊、呼之不应,甚至完全昏迷等症状。可能会有发音含糊不清或发音奇怪的情况。
并发症状
1.出血:溶血栓药物治疗时出现脑出血或者消化道出血。
2.感染:包括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
3.下肢深静脉血栓:尤其是瘫痪的患肢,由于活动比较少,患者的肢体完全瘫痪,血流静脉的血流速度减慢,因此容易形成下肢的深静脉血栓或者下肢的肌间静脉血栓。
4.褥疮:常见于完全卧床的患者,肢体不能活动,翻身比较困难,造成压疮,常见骶尾部的压疮。
治疗原则:
脑血栓治疗需及时早期溶栓,控制血压,降低脑水肿,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营养脑细胞,在发病3-4.5小时之内溶栓治疗可逆几率很高。
一般治疗:
1.保持呼吸道通畅,安静卧床。
2.定期翻身、拍背、吸痰,注意肢体位置以及大小便处理,防止发生褥疮。同时注意患者体内营养以及水、电解质的平衡。
药物治疗:
常见药物:尿激酶、甘露醇、利尿性脱水剂、阿司匹林
1.溶栓治疗:是目前最重要的恢复血液循环的措施,可尽早促进功能恢复,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阿替普酶)和尿激酶是我国目前使用的主要溶栓药物。有严格适应症和禁忌症,要求发病3小时内,最迟4.5小时内开始使用,可能有出血副作用。目前医保仅报销发病3小时内应用的阿替普酶。
2.脑水肿的治疗:常用药物有甘露醇、利尿性脱水剂等,降低颅内压,消除脑水肿、增加脑血容量和脑耗氧量、改善脑代谢。
3.抗血小板聚集治疗:适用于不符合溶栓治疗且无出血等禁忌证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在发病后尽早口服阿司匹林。对于阿司匹林不耐受者,可选择氯吡格雷、西洛他唑等抗血小板药物。
4.神细胞保护治疗:有时针对急性缺血或再灌注后细胞损伤的药物可保护脑细胞,提高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临床常用依达拉奉、丁苯酞等。
5.改善脑循环治疗:如奥扎格雷钠、银杏达莫、金纳多、前列地尔等。
6.降低纤维蛋白原治疗:如东菱迪芙、降纤酶等。
手术治疗:
神经介入手术:经过选择有适应症的急性脑血栓可以给以支架取栓治疗。就是在股动脉处进行穿刺,置入股动脉鞘,放入导管进行脑血管的造影,发现阻塞的血管,进入微导管通过血栓处释放支架,用支架进行取栓治疗,取栓治疗的同时还可以进行血栓的抽吸治疗。如果上述办法都没有明显效果,也可以把微导管放在阻塞处进行动脉溶栓治疗,这是目前脑血栓的手术主要的治疗方案。
急症治疗:
在3-4.5小时内,符合溶栓的可以行静脉溶栓,常用的药物有阿替普酶静脉注射,为选择性的纤维蛋白溶解剂与血栓中纤维蛋白形成复合体,可增强与纤溶酶原的亲和力,纤溶作用局限于血栓性的部位,从而达到溶解血栓的作用。没有阿替普酶的基层单位也可使用尿激酶溶栓。
其他治疗:
康复治疗:生命体征平稳后可早期开始康复治疗。
1.肢体功能训练:应用电刺激疗法、运动疗法等物理疗法进行肌力、站立、步行训练,并活动关节。
2.语言障碍训练:口颜面肌肉发音模仿训练,口语理解严重障碍者可以应用文字阅读、书写等方式进行交流。
恒福康小提示:
1.多吃高纤维食物、水果和蔬菜,对预防此病有帮助。避免熬夜和情绪波动大,少吃辛辣、油腻、含盐含糖高的食物。
2.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严格控制达标,对于房颤病史尤其是阵发性房颤及早应用抗凝剂。
3.其他对于有心肌梗死、颈动脉狭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肥胖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者,应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和处理。
恒福康作者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