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每年新发卒中约万人,其中70%~80%卒中患者因为残疾不能独立生活。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等特点,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目前已经成为了我国第一位的“健康杀手”。
每年脑卒中的发病率为—/10万,每年脑卒中的死亡率为80—/10万;每年因脑卒中直接导致死亡的人数达到了20万人以上;在最近的10年时间里,脑卒中的死亡率以每年5%左右的速度上升;脑卒中的致残率高达70%。
脑卒中的早期表现:
(1)一侧或双侧肢体出现无力、麻木、笨拙或瘫痪。(2)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3)突发视力模糊,或视力下降,或视物成双。(4)双眼向一侧凝视。(5)发音不清、言语表达困难或理解困难。
(6)突发眩晕、恶心呕吐,或步态不稳。(7)突发短暂的意识不清。(8)突然出现的严重头痛。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1)高血压病。国内外研究均证实高血压是脑卒中最重要并且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如舒张压降低5~6mmHg,即可使脑卒中减少42%。对单纯收缩压增高的60岁以上老人进行血压控制,可使脑卒中的总发生率降低36%
(2)糖尿病。被认为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使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增加3.6倍。
(3)心脏疾病。如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导致的心房颤动可引起栓子脱落造成脑栓塞。(4)血脂代谢紊乱。总胆固醇增高和低密度脂蛋白增高与动脉粥样硬化和脑卒中有密切关系。
(5)吸烟。吸烟是动脉斑块增厚的重要因素,还可以增加血液黏度,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长期吸烟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是不吸烟者的6倍。戒烟后脑卒中的危险性可减少50%。(6)酗酒。长期大量饮酒者发生脑出血的危险比不喝酒者高3倍。(7)血液流变学紊乱,特别是全血黏度增加时脑血流量下降,其中红细胞比积增高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是缺血性中风的主要危险因素。(8)肥胖。肥胖易导致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所以肥胖人群易患心脑血管疾病。(9)年龄。年龄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粥样硬化程度随年龄增高而增加。50岁以上随着年龄增加中风发病率增加。
脑卒中的预防:
(1)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a.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b.饮食:将食盐摄入量限制在每日6克左右,少吃甜食和动物脂肪,多吃含钾食物,鱼类、豆制品、蔬菜、瓜果等。c.禁烟限酒。
d.心态平和,培养乐观的情绪,保持心理健康。e.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f.定期体检。(2)控制高血压。a.应保持血压稳定在一定范围内(-/70-90mmHg)。b.降压药一般是要终生服用的。c.吃药后血压正常,不能随意停药,需要坚持使用。d.保持血压的平稳。血压波动较单纯高血压对血管的损害还要严重,尽量选择长效或缓释降压药。
(3)重视对糖尿病、心脏病及动脉硬化等疾病的治疗(4)遇到短暂性肢体麻木或无力,医院检查。
脑卒中的康复
卒中康复是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是脑卒中组织化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康复治疗的根本目的是预防并发症,最大限度地减轻障碍和改善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临床研究证明,接受早期康复治疗的中风患者,基本治愈率是未接受早期康复治疗的3倍。一般来讲,脑梗塞患者只要神志清醒,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发展的48小时后即可进行;大多数脑出血患者的康复则可在病后7~14天开始进行。中风后的康复分为急性期康复(中风后两周以内)、恢复期康复(中风两周后到半年内)和后遗症康复三个阶段。其中前两个时期的康复最重要,一旦拖到后遗症期再来康复,效果将大打折扣。
提倡早期康复训练,必须在专业人员指导下科学地训练,否则易引起“误用综合征”。中风病人的康复训练需要遵循科学规律,从翻身、坐、站、走练起,循序渐进,切忌急于求成。在具有中西医结合特色的康复治疗中心,康复治疗的手段更多样化。除了可以通过现代康复仪器进行训练外,还可以结合针灸、推拿、中医药等传统疗法对病人进行整体康复。
早期、正规、全面的康复治疗,不仅能最大程度地恢复患者的肢体功能、语言功能,而且能最大程度地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减轻家人护理负担。
北京有哪间治疗白癜风的医院中医对白癜风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