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和中风(包括脑梗死和脑溢血),都属于动脉硬化性疾病,多半是动脉内斑块造成官腔狭窄或堵塞造成的。
但是,动脉硬化和动脉斑块形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动脉硬化是指动脉管壁的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因为血管是全身性的,所以动脉硬化往往是全身性的,但可以不伴有/或不伴有血管腔的狭窄。
动脉斑块是血管局部内皮破坏后在脂质,血小板和炎症细胞作用后增生导致,可以导致血管腔的狭窄。多数心脑血管疾病往往是斑块导致的。
虽然动脉硬化和动脉斑块的意义是不一样的,但动脉硬化的人合并有血管斑块的可能性比较大,也就是说,早期动脉硬化的发现可能有助于动脉斑块的预防,从而降低心脑血管发生率
相对来讲,早期动脉硬化的检测方法更容易,直接,价格低,无伤害
动脉斑块的检测大家都比较熟悉了
颈动脉B超:发现颈动脉斑块的人越来越多了
CTA或MRA,就是用CT或磁共振的办法显示动脉斑块和狭窄
DSA:用微创介入的办法显示血管斑块和狭窄,再此基础上又有进一步的血管内超声和其他更先进的方法更清晰地显示斑块性质
这些方法都比较清晰地显示了血管斑块和狭窄,但有一个问题是重于局部而非全身,往往神经科要你检查脑血管,心内科要你查冠状动脉,血管外科要你查下肢动脉。
动脉硬化的诊断方法相对不为人所知,但又很重要,往往被忽视
眼底动脉检查:眼底动脉是全身唯一能目视的动脉。我们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医学上也不无道理,可以通过目视眼底动脉判断全身动脉硬化情况。根据目视的形态特征,我们的眼底检查报告会显示1-4级动脉硬化。一般2级或以上就提示有全身动脉硬化的可能性了
脉搏波传导速度测定(PWV):用无创精确的多普勒方法,测定血流从动脉的某一点传到另一点的时间,时间越短,血管硬化的程度越高。此为定量检测,是判定动脉硬化程度的“黄金标准”。传导速度cm/s为诊断节点。(我院开展此项检查已数年,可以咨询专科医师。)
总结:
动脉硬化和动脉斑块是2个概念,但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关联,早期判定动脉硬化对预防斑块形成意义巨大,有助于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