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总发凉警惕动脉硬化闭塞症

文章来源:脑动脉硬化   发布时间:2021-2-19 10:11:52   点击数:
  

不少老年朋友可能会遇到这样的状况:

坐着躺着,总感觉下肢发凉。出门转转,发现腿脚不灵活,并且走一会儿小腿就会疼痛无力,必须找个地方坐着,休息几分钟以后才能继续走路。

如果出现这样走走停停、下肢发凉的情况,有可能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征兆。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全身动脉硬化疾病在下肢的表现,如同是被阻塞的水管:动脉内膜增厚、钙化、继发血栓等造成管腔狭窄,甚至闭塞,没有足够的血液供应下肢,慢性缺血所引起的症状。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症状和分期:

首先,早期仅表现为患侧肢体乏力,比如感觉上楼、上坡或者上下公交车吃力等,之后还会出现腿脚怕冷、发麻,个别的还会抽筋。“这一时期最容易被忽视,往往误认为是人上了年纪,腿脚不太灵活。”

其次,随着下肢动脉狭窄阻塞的程度不断增大,“走走停停”的症状就出现了。特点是行走一段距离后觉得下肢主要是小腿疼痛乏力,同时伴有紧绷和束缚感,症状加重后可以演变为剧烈的疼痛,不得不停止行走,休息一会儿之后又能继续行走,行走同样的距离后症状再次出现,如此循环。这在医学上称为“间歇性跛行”。

第三,休息时疼痛:医学上称为“静息痛”,同时伴有肢体皮肤温度下降和颜色苍白,下肢动脉硬化发展到静息痛阶段就标志着患者出现了严重的肢体缺血。这个时期就提示患者必须积极治疗了。

第四,溃疡或坏死:在这一时期,病人动脉严重闭塞且侧支循环不佳(所谓侧支循环,就是大路不通绕道小路),或并发动脉血栓形成。轻则皮肤破损渗液,重者出现难以愈合的溃疡或者大面积坏死,并发感染者可有全身中毒和肾功能受损的表现,同时会伴有剧痛,相当一部分病人最终面临截肢致残,甚至危及生命。

哪些人群容易中招?

长期吸烟史、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高危人群,除此之外,年龄越大,发病风险越高。且秋冬寒冷季节更易诱发、加重。若不及时治疗,有可能演变为静息痛、肢体溃疡坏死等后果,严重者会面临截肢甚至危及生命。

如何预防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①戒烟限酒;

②健康的饮食,如低脂低盐饮食,多吃新鲜蔬菜;

③适当加强活动,加快血液流速,减缓动脉硬化的发生;

④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原发疾病,减少对血管的损害,并定期检查;

⑤善于调整自我情绪,避免长期压抑紧张;

⑥秋冬季节注意保暖,避免着凉。

温馨提示:

出现早期症状时,医院血管外科进行一些基础检查。一旦确诊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和分期来决定如何治疗。早期的患者可以采取药物治疗,并且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如果病情比较严重,则需要介入治疗,行支架置入和球囊扩张术。

END

珍珍有理

与你分享健康知识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gwbvm.com/jbzz/11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