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温针灸
康红千温针灸治疗缺血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98例。取穴∶环跳、委中、血海、梁丘、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太溪、解溪、八风。操作∶首先令患者侧卧位,取患肢环跳穴直刺2~3寸,施提插泻法,使针感向足部放射1~2次为度,快针不留针;再令患者仰卧,直腿抬高患肢,取委中穴直刺0.5~1寸提插泻法,使针感向足部放射1~2次为度,快针不留针;血海、梁丘、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太溪均直刺1~1.5寸,施提插补法;解溪、八风直刺0.5~1寸,施平补平泻。针刺后,在针尾处插2cm长的艾条,由底部点燃施灸(艾灸与皮肤间垫锡纸片以免烫伤皮肤)。待艾条燃尽,针体温热感消失后起针即可。每日治疗1次,15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痊愈∶患肢疼痛、怕冷、麻木症状消失,皮色皮温恢复正常,足背动脉、动脉搏动正常,步履活动自如。好转∶患肢疼痛、怕冷、麻木症状基本消失,但步履活动不能持久。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明显变化。98例患者中治愈48例(48.98%),好转39例(39.79%),无效11例(11.23%),总有效率88.77%。(康红千.温针灸治疗缺血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98例.中医杂志,,47(11):)
(1)随着硬化动脉的不同会伴发相应的临床症状,灸法主要对于出现的各种症状而有针对性的进行调节,从而辨证施灸,起到治疗的作用。
(2)脑动脉硬化症为多种因素使脂质、复合糖≤等物质在动脉内膜积聚并逐渐加大,引起动脉管腔狭窄,脑血流灌注不足所致的中老年常见疾患。多伴有血脂的异常增高,临床表现以头晕、头痛、目眩、记忆力减退、肢麻等为主要表现,传统中医学把它归入眩晕病的范围,其发病机制责之为年老肝肾亏虚、气血不足、髓海失充或痰浊上蒙所致。从治宁取穴方面来看,主要取百会、足三里,各个穴位配伍具有滋补肝肾、补益气血、升清降浊的功效。现代研究表明,温灸百会穴能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针刺内关能增加冠脉血流量和血氧供给,调整脑血流,不同程度降低血脂各项指标;足三里对大脑皮层机能有调节作用,能提高皮层细胞的工作能力,并能显著降低血清胆固醇。治疗前后血脂三项指标变化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表明本组穴能显著降低血脂,使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并减少由此带来的多种并发症。
(3)闭塞性动脉硬化症也是临床常见的类型之其主要原因是周围血管血容纳不足。血管改变的形态学实质,一是内膜纤维化增厚;二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或伴有脂类沉着。从血液动力的力学作用看,影响血液流动的主要因素有∶血胆固醇过多;血脂过多;凝血和血纤维蛋白溶解作用之间衡的破坏;糖代谢的改变;钙质沉着;直接或过敏机主要是性吸烟等。属于中医"脱疽"范畴,病因病机主要是由于脾气不健、肝肾不足、寒湿侵袭、凝滞脉络所致。脾肾阳气不足,肢体失于温养,复感寒湿之邪,则气血凝带,经络阻遏,不通则痛;肢体气血不充,夫于濡养,则皮内枯槁不荣;肝肾不足,或寒邪郁久光热,湿毒浸淫,脉络闭阻,肢末无血供养,而致焦黑坏死,甚至脱落。针灸治疗具有调和脏腑,协调阴阳,运行气血,濡养周身,抗御病邪的作用。
(4)虽然灸法抗动脉硬化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在实验研究方面也阐明了机制,但目前对这类疾病的研究,还存在着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零星的个案报道及小样本的临床研究较多,动物实验研究开展得少;临床疗效观察多,机制研究少;测定指标缺标准化、规范化,测定方法不统一;缺乏设立相应对照组,而自身对照又容易受到环境或自身等因人而影响实验结果;缺少客观统-的疗素的影响,从而影响实验结果;缺少标准,致使疗效分析难以进行客观对比。因此,准下,加强研究设计的科学性、严在统一的疗效标准下,加强研究设计的科学密性,注重大样本、多因素的对照观察分析,井通过大量的动物实验,进行有效穴位、灸疗方法、刺激量及疗程等的筛选,选择井拟制出降脂效果好、重复性好的最佳组合,将是今后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现代灸法篇——内科疾病4.非典型肺炎
现代灸法篇——内科疾病5.1肺结核
现代灸法篇——内科疾病5.2肺结核
现代灸法篇——内科疾病5.3肺结核
现代灸法篇——内科疾病6.1冠心病
现代灸法篇——内科疾病6.2冠心病
现代灸法篇——内科疾病6.3冠心病
现代灸法篇——内科疾病7.1高血压病
现代灸法篇——内科疾病7.2高血压病
现代灸法篇——内科疾病7.3高血压病
现代灸法篇——内科疾病8.1低血压病
现代灸法篇——内科疾病9.1高脂血症
现代灸法篇——内科疾病9.2高脂血症
现代灸法篇——内科疾病10.1动脉粥样硬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