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周围血管病科
编辑:宣传部
近日,黑龙江中医院周围血管病科收治一位特殊患者。来自黑河的李某5年来一直深受双下肢凉痛的困扰,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入院前,医院做过下肢血管彩超,检查提示左下肢动脉硬化伴多发斑块形成,左下肢股动脉闭塞。通过朋友推荐,李某找到中医大一院周围血管病科副主任陈文阁教授。入院后,在完善相关检查时,李某发现颈动脉也出现问题——颈部彩超提示,双侧颈动脉内膜不均并多发斑块形成,左侧颈内动脉节段性狭窄(狭窄率约60%-79%),右侧椎动脉全程细(考虑生理性)。据李某回忆,“5年前,无意间发现摸不到自己左手脉搏”,亲戚朋友每每都拿这件事和他开玩笑。平时偶尔会头晕,但没有明显的神经症状,李某也就没当回事。同时,下肢疼痛症状的日渐加重让他忽视了“左手没脉搏”这件事。通过综合评估李某病情,陈主任诊断为动脉闭塞性病变疾病,并建议采取富血小板血浆技术(以下简称PRP)治疗。通过细致讲解和沟通,李某同意接受PRP治疗。
据陈主任介绍,外周动脉闭塞性疾病包括颈动脉、锁骨下动脉、腹主动脉、髂动脉、肾动脉、四肢动脉的狭窄硬化闭塞,临床表现主要是肢体缺血,造成凉、麻、胀、疼的症状。李某的血管病变发生在颈部和下肢,颈部血管狭窄易导致短暂脑缺血发作,严重可能造成脑部梗死。而PRP富含多种高浓度生长因子,具有趋化基质干细胞、成纤维细胞,促进胶原带白合成、毛细血管形成等作用。PRP由自体静脉血分离获得,不会发生排斥反应,且安全性高、无创伤,患者受益度高。
刚进入手术室时,李某有点恐慌,但手术室医护人员诙谐幽默的沟通方式、娴熟细致的专业操作,让他紧张的心情放松下来。医生在操作前通过超声定位,找到病变位置,科学、精准、靶向治疗,将PRP通过离心把血液中高浓度的血小板收集起来,注入颈动脉旁的肌肉里,滋养修复受损的神经和血管。
治疗后的第二天,李某爱人欣喜地告诉来查房的陈主任:“有脉了”、“早上特意快走腿都没疼”。李某不善言谈,高兴地表示“这脉杠杠的”。
在叮嘱李某用药和注意事项后,陈主任说:“有时患者病愈后的一句感谢就是让医生更加努力的动力,一个开心的笑脸对我们医护人员来说也是一种莫大的欣慰,希望更多的患者能通过PRP新技术战胜疾病,重获健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