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国动态血压监测指南重磅发布

文章来源:脑动脉硬化   发布时间:2023-1-31 5:17:02   点击数:
  北京哪些皮炎医院好 http://m.39.net/baidianfeng/a_9057338.html

《中国动态血压监测指南》于年4月2日重磅发布,相对年发表的《动态血压监测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更新了诸多内容,为突破我国高血压治疗困境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指南详细介绍了动态血压监测在我国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与价值。

《中国动态血压监测指南》发布仪

一、指南更新的意义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是全球公认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在本次指南发布会上,中国高血压联盟主席王继光教授指出,我国高血压管理面临的挑战主要是高血压的高患病率、低知晓率及低控制率等问题。

王继光教授现场解读指南

我国高血压患病率(25.2%)与亚洲(27%)基本持平[1],甚至有赶超美国(35.3%)和欧洲(42.8%)的趋势[2-4]。但是,我国高血压的控制率却只有13.8%,与美国(53.8%)和欧洲(48.4%)存在巨大差距[2-4](图3)。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概要也指出,虽然我国加强了对高血压的宣传和科普,但总体知晓率和控制率仍不令人满意[5]。

中国、亚洲与欧美国家的高血压达标率

指南指出:动态血压监测对于诊断高血压,提高高血压诊断的准确性;评估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提高风险评估水平;评估降压治疗效果;指导高血压个体化治疗,提高降压治疗质量,实现24h血压完美控制,充分发挥降压治疗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等都有积极正向的临床价值。

王继光教授则表示,动态血压监测是目前最佳血压评估方法,可评估24小时血压昼夜节律,准确识别隐蔽性高血压、夜间高血压等问题。同时增加了血压测量可及性,可提高人群高血压知晓率,并为高血压个体化(精准)治疗提供了准确的依据。

二、动态血压监测的应用[6]

1.诊断高血压

诊断标准(三者存在一个即可诊断):24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80mmHg;白天血压≥/85mmHg;夜间血压≥/70mmHg。(指标为所有血压读数的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平均值。)

2.特殊类型高血压

①白大衣高血压:诊室血压≥/90mmHg,而24h、白天、夜间血压均正常。

白大衣高血压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升高,其发展为持续性高血压的风险是普通人群2-3倍,应加强随访,通过动态血压可有效筛查避免过度治疗增加患者的医疗负担。

②隐蔽性高血压:诊室血压</90mmHg,而24h或白天或夜间血压升高。隐蔽性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与持续高血压患者相仿,而我国隐匿性高血压患者发病率约10-18%,推荐针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男性、超重或肥胖、吸烟者以及合并代谢综合征、慢性肾脏病等),以及诊室血压正常偏高水平,但已出现明显的靶器官损害,而又无其他明显的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者进行筛查。

③清晨高血压:清晨是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高发时段,清晨血压每升高10mmHg,脑卒中发生风险增加约44%,无症状颅内动脉狭窄患病风险增加约30%。因此一旦发现需要及时干预。

④夜间高血压:夜间收缩压每增加20mmHg,全因死亡和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分别增加约23%和36%。

发现夜间高血压,首先排除继发性原因,如失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夜班等,并进行对因处理。之后仍存在夜间高血压,建议调整用药方案,如长效药物联合夜间中短效降压药,或能有效降低夜间血压的新型降压药物等。

3.血压昼夜节律和短时变异评估

生理状况下,人体血压夜间较白天下降10%~20%。临床上常根据夜间血压下降比值定义昼夜节律的4种类型:杓型、非杓型、超杓型和反杓型。

其中非杓型和反杓型血压节律与靶器官损害和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加有关,宜加强夜间血压控制。而对于超杓型血压,应注意避免夜间血压过度下降可能带来的缺血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增加。

4.动态血压衍生参数

①血压负荷:是指某一时段内(白天、夜间或24h)血压超过正常值的次数占总的血压测量次数的比例。反映血管承受的压力负荷程度。

②动脉硬化参数:包括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1减去24h舒张压与收缩压之间的回归斜率)、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反射波指数、脉压等。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动脉的弹性功能:

血管弹性较高时,收缩压升高,舒张压也会相应升高;

血管弹性降低时,收缩压升高,舒张压升高不明显,甚至降低。

再有脉率等,以上参数可以在一定程度反馈血管情况,预测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并指导用药等情况,但具体临床意义与应用仍需要更多的研究。

5.社区管理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才是高血压防治的主战场,在未来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社区动态血压监测的专业培训,增加专业设备数量,满足社区管理需求,并推动远程医疗及医联体模式,优化高血压诊疗。

参考文献

[1]SoenartaAA,BuranakitjaroenP,ChiaYC,ChenCH,NailesJ,HoshideS,MinhHV,ParkS,ShinJ,SiddiqueS,SisonJ,SogunuruGP,SukonthasarnA,TayJC,TeoBW,TuranaY,VermaN,WangTD,ZhangYQ,WangJG,KarioK.AnoverviewofhypertensionandcardiacinvolvementinAsia:Focusonheartfailure[J].Journalofclinicalhypertension(Greenwich,Conn),,22(3):-.

[2]MuntnerP,HardyST,FineLJ,JaegerBC,WozniakG,LevitanEB,ColantonioLD.TrendsinBloodPressureControlAmongUSAdultsWithHypertension,-to-[J].Jama,,(12):-0.

[3]DeSmedtD,DeBackerT,PetrovicM,DeBackerG,WoodD,KotsevaK,DeBacquerD.ChronicmedicationintakeinpatientswithstablecoronaryheartdiseaseacrossEurope:Evidencefromthedailyclinicalpractice.ResultsfromtheESCEORPEuropeanSurveyofCardiovascularDiseasePreventionandDiabetes(EUROASPIREIV)Registry[J].Internationaljournalofcardiology,,(7-13.

[4]ReuterH,JordanJ.StatusofhypertensioninEurope[J].Currentopinionincardiology,,34(4):-.

[5]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概要.

[6]中国高血压联盟《动态血压监测指南》委员会.中国动态血压监测指南[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13(3):34-51.

题图来源:文献内容、网络,侵删。

转载请注明:http://www.gwbvm.com/jbzz/141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