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发本病的根本原因,是不同程度的脑动脉硬化所引起的脑组织器质性改变动脉硬化的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脂肪代谢紊乱、动脉管壁功能障碍、内分泌因素、高血压病及长期嗜好烟、酒等因素有关
至于动脉硬化形成的机理,一般认为由于脂肪、胆固醇代谢紊乱,动脉内膜不断受到沉积的胆固醇结晶的刺激,因而引起结缔组织的增生如果伴随高血压病和长期精神紧张,也易引起血管痉挛,致使血管壁营养发生障碍,进一步促进了动脉壁的损伤,从而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动脉粥样硬化的不断发展,致使动脉血管管腔变窄,血管弹性降低,因而增加了血流的阻力,以致血液流量显著减少,使接受血液供应的脑组织长期处于慢性进行性缺血缺氧状态,以致发生脑细胞变性、软化、坏死或点状出血,最后可以形成瘢痕、囊肿或弥散性的脑萎缩,这样就可产生相应的各种精神障碍,及神经系统的症状和体征
这里必须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每个脑动脉硬化症的病人必然发生精神障碍,且出现精神障碍时间的早晚可因人而异,并和其脑动脉硬化的病理变化也不一致因此,精神症状的产生,除了与脑组织结构的改变有直接关系外,还需注意其他发生本病的因素
如病人的个性特征、遗传因素、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和精神因素等在上述病理变化的同时,脑组织尚有一系列的生物化学改变,如能量代谢的障碍,神经介质、酶的代谢等障碍从而引起脑部组织,如微血管和毛细血管渗透性降低,造成血管内淤血,血栓形成因此,上述变化是精神症状产生的基础
关于病理解剖方面,脑部可见广泛的动脉硬化据国内资料表明,40岁以前脑底动脉变化首先在椎动脉,其次是颈内动脉和基底动脉,三者病变无明显差异40岁以后颈内动脉的粥样硬化一般较重,其次是椎动脉大脑中动脉的病变比大脑后动脉为重而大脑后动脉又比大脑前动脉病变严重
大体形态方面,40岁以前肉眼观察未见明显粥样斑块,只是动脉变粗,管壁稍变硬40岁以后粥样斑最先出现于动脉分支处,严重者粥样斑可侵犯大段动脉
脑血管的改变一般呈四种形式
1.大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
2.中等动脉可见中膜钙化,以底节等处尤为常见;
3.小动脉硬化呈透明变性,内皮细胞增生变性,管腔狭窄或阻塞;
4.毛细血管内膜增生变性,主要表现于大脑皮质的毛细血管上述变化多合并发生,也可单独出现,且在同一个病人身上病变程度可以完全不相一致除脑实质及脑血管病变以外,动脉硬化也可累及心、肾等脏器,其中视网膜动脉硬化较为常见
脑组织的病理改变随着脑动脉硬化的严重发展而产生弥散性脑萎缩、脑体积缩小、重量减轻、脑沟增宽、脑回狭窄、蛛网膜下腔及脑室扩大神经细胞特别是皮质神经细胞大量脱失,在皮质和皮质下有多数大小不等的软化灶、脱髓灶,以及较小的出血、梗塞及稀疏区神经细胞变性及胶质细胞的增生,以血管周围最为明显(.:半山枫叶)
更多脑动脉硬化症问题
请点击→
(本文内容/图片转自网络,仅供参考,一切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遵从医生的指导)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