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低密度脂蛋白偏高,血管发生动脉硬化和

文章来源:脑动脉硬化   发布时间:2021-7-10 12:49:40   点击数:
  

“体检发现低密度脂蛋白是3.89mmol/L,是不是表明血管已经发生了动脉粥样硬化或长了斑块?”

这是很多人发现血脂升高时会问到的一个问题,该如何看待呢?

低密度脂蛋白,是人们对血脂检查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简称,实质上它是一种胆固醇,常被称为是“坏胆固醇”。它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之一,当血管发生了这样的病变即有发生堵塞的可能,那么是不是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就一定会引起血管粥样硬化和斑块形成呢?

来看看低密度脂蛋白是如何起“坏作用”的:

血脂实际上是血液中各种脂肪的总称,其中甘油三酯是一种供给组织细胞进行正常生理活动的能量物质,它要进入细胞中被利用,就必须有运输工具把它运送进去,低密度脂蛋白就像一辆运输车,承担着这项任务。

低密度脂蛋白越多,运送进细胞中的甘油三酯等脂肪也就越多,便如果运进去的太多,细胞利用不了就会过剩,过剩的脂肪相当于成了废物,就必须要清除掉,于是机体就会派出清洁工--吞噬细胞来完成这项工作。

少量过剩的“废物”可以清除掉,但如果“废物”过多,吞噬细胞不但清除不了,还会被这些“废物”撑破,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炎性反应,最终形成像“粥”一样的物质,使细胞坏死功能丧失,最终造成血管的病变,病变严重的部位形成团块就成为了斑块。

由此可见,当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时,造成血管病变一方面与其升高的程度有关,另一方面也与炎性反应发生的速度有关,所以并非低密度脂蛋白升高,短期内就一定会有血管病变的发生。但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如果同时存在损害组织细胞的其它因素,比如血糖升高、血压升高,就将加速炎性反应的发生,血管病变发生的机会和程度都会大大增加。

所以,对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根据身体的不同状况有不同的要求,比如:

正常人低密度脂蛋白的安全水平是小于3.37mmol/L

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没有发生心脑血管病时,低密度脂蛋白应控制在2.6mmol/L以下

心脑血管病及慢性肾病等患者,低密度脂蛋白的控制目标更应严格在1.8mmol/L以下

由于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属于机体代谢异常的结果,因此单纯依靠生活方式干预想把它降下来,尤其是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的患者,本身就存在严重的代谢紊乱,只靠生活方式干预往往达不到目的,此时就需要及时服用降脂药来进行治疗。

目前的研究显示,无论是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等患者,还是正常人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都将在有效防范心脑血管病发生及发展中有巨大的获益。因此,除了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饮食、运动、作息等良好习惯,尽可能维护机体代谢正常功能外,需要服用降脂药时不应有过多的顾虑,要知道降脂药带来的获益远远大于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带来的危害。

文章推荐

降尿酸药吃多了,导致肾虚,痛风病友苦不堪言,一招降尿酸无副用!他汀药物必须晚上吃!医生说了实话:那得看是哪一种他汀!心脏支架可以管几年,医生告诉您:做好这3点保证支架永远通畅!糖尿病人服用二甲双胍,有4点需牢记,否则容易出大事!打了胰岛素,降糖效果还不好?医生提的3个建议,你不要忽视了!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gwbvm.com/yhzl/126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