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梗叫ldquo腿梗rdquo

文章来源:脑动脉硬化   发布时间:2021-3-20 15:59:51   点击数:
  

  炎炎夏日,有人小腿却一阵发凉,出去遛个弯儿,走几百米腿就开始疼起来。这未必是“老寒腿”犯了,可能是下肢的血管堵了。

有一种梗叫“腿梗”

  与心梗脑梗相似,腿梗,就是下肢的动脉发生了闭塞栓塞。医学上把这种疾病称作“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下肢动脉硬化是由于血液供应障碍而出现下肢发凉、麻木和间歇性跛行等一系列症状。

  出现这种疾病,往往提示心脑血管也存在严重缺血问题,患者需要留意一些危险信号,并及时就诊。

按照患者的临床症状由轻到重可分为四期

Ⅰ期:轻微症状期

  多数病人出现患肢怕冷、感觉麻木、活动后易疲劳等。

Ⅱ期:间歇性跛行期

  当患者在行走时,由于缺血和缺氧,小腿的肌肉产生痉挛、疼痛及疲乏无力,必须停止行走,休息片刻后,症状有所缓解,才能继续活动。再行走一段距离后,症状又重复出现。间歇性跛行是下肢缺血病变最常见的症状。

Ⅲ期:静息痛期

  病变进一步加重,患者休息时就存在肢端疼痛,平卧及夜间休息时容易发生。它是患肢趋于坏疽的前兆,疼痛部位多在患肢前半足或趾端。

Ⅳ期:溃疡和坏疽期

  主要指病变继续发展至闭塞期,患肢出现营养障碍。在发生溃疡或坏疽以前,皮肤温度降低,色泽为暗紫色早期坏疽和溃疡往往发生在足趾部,随着病变的进展,感染、坏疽可逐渐向上发展至足部、踝部、或者小腿,严重者可以出现全身中毒症状。患者通常需要接受截肢以阻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下肢血管堵,易伪装成2种病

  由于下肢动脉硬化的症状并不典型,极易与“老寒腿”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相混淆。

01

老寒腿

  老百姓俗称的“老寒腿”,即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病,早期可能无症状,以后逐渐出现疼痛、僵硬,疼痛常伴随着日常生活中的姿势发生改变。

  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站立行走时需先活动几下关节才能迈步,病人还可能会出现“O”型腿。

02

腰椎间盘突

  腰椎间盘突出也会出现下肢疼痛、间隙性跛行等症状。

  但一般从症状上来说,一走路就疼痛可能是腰椎病,走一段路才开始疼痛可能是下肢动脉硬化。

哪些人容易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危险因素如下:

  高血压:长期高血压可引起血管内壁的损伤,加速动脉内壁的脂质浸入与沉着。

  高血脂:高血脂容易导致动脉硬化,形成斑块。

  糖尿病:糖尿病可加速动脉硬化闭塞的进程,并且使病情更复杂。

  吸烟:加重动脉硬化,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年龄:动脉硬化绝大多数于50岁后发病。

  饮食结构不合理:饮食中含较多饱和脂肪酸,吃过多糖类都可能会造成高胆固醇、高血脂,这些也构成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男性: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发病也较早。

做到这几点,减缓下肢血管堵塞

  一旦出现腿疼,特别是伴随下肢麻木、发冷、间歇性跛行等症状时,医院的血管外科进行治疗。

  病情较重的患者,可通过介入放支架或外科手术的方法,解决下肢血管狭窄的问题。

  建议有下肢动脉栓塞症状的人,日常做到:

  1、保持生活规律,合理饮食,戒烟限酒。

 2、适当健身锻炼不但可以避免肥胖,还可以增强血管弹性,防止老化。

  3、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原发疾病。

 4、善于调整自我情绪,避免长期压抑紧张。

  5、踮脚尖,减缓下肢血管堵塞。将脚跟离地抬起,用脚尖来支撑身体,保持约2秒后落下脚跟,站稳后再将脚跟抬起,重复进行。

  医院赵树英院长提醒,以下三种人群应高度重视腿痛,医院进行下肢血管疾病筛查:有冠脉狭窄、心绞痛、脑中风病史患者;“三高”人群: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人群。建议每年做一次下肢血管常规彩超,检查是否有斑块形成,以便及时确诊。如果您正在被下肢周围血管疾病所困扰,可拨打我院免费--,或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与我们在线交流。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gwbvm.com/ysty/122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