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介入科成功开展首例下肢动

文章来源:脑动脉硬化   发布时间:2021-2-19 10:12:52   点击数:
  

近日,医院介入科成功为一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进行斑块旋切手术,术后患者恢复非常良好。这是医院开展首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斑块旋切手术,也是在马鞍山市首例开展的介入微创技术。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PDA)是最常见的外周血管疾病之一,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表现形式。随着社会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老龄化,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就诊的患者将越来越多,尽管当前治疗手段不断进步,但是PDA仍是造成截肢的一个重要原因,需要高度警惕。

目前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有多种方法,主要包括运动、药物保守治疗、腔内介入技术及血管旁路手术治疗。由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以老年人居多,血管旁路手术创伤较大,故手术适应证较窄,难以广泛开展。随着血管腔内介入治疗逐渐成熟,因其创伤小、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及可重复操作等优点使该技术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并获得较好效果。其中,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支架植入术、经皮斑块旋切术已成为目前临床应用最多、最广泛的治疗术式。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的适应症如下:

1、间歇性跛行跛行距离米以内、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者应积极介入治疗。跛行距离米以上及症状较轻者,应根据患者的意愿、全身状况、流出道好坏、操作者技术水平等因素考虑是否行介入治疗。

2、严重静息痛,需要阿片类止痛剂2周。

3、足部或足趾的溃疡形成或坏疽。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腔内硬化斑块旋切术技术始于80年代中期,其原理是利用高速旋转装置将粥样斑块研磨成极细小的微粒,被粉碎的粥样斑块碎屑及微粒可被网状内皮系统吞噬,不致引起远端血管堵塞。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动脉粥样斑块旋切术理论上能在切除血管壁钙化硬斑同时,不损伤血管壁.该类手术有几个优点:

(1)介入操作成功率高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2)治疗指征宽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3)可重复操作。

近几年斑块旋切术的飞速发展给我们治疗PDA带来了新的机遇。对于医生而言,减少支架植入,避免支架断裂及再狭窄的发生,减少球囊扩张引起的血管夹层撕裂和弹性回缩获得与支架相当的临床疗效。对于患者而言,提高保肢率的同时无异物植入,为后续治疗保留了更多选择。斑块切除术在下肢介入手术中是安全的,成功率高并且效果良好;拥有独特的优势,可以根据患者的各类病情来合并其他术式(如:机械血栓抽吸术、PTA、药涂球囊等这些新型器材可以弥补其不足)。但是斑块旋切术费用较为昂贵,术后仍存在再次手术的风险。

临床医师应准确掌握PDA相关特征及危险因素,对高危人群积极给予各项干预措施,改善其动脉僵硬度,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对于需要手术干预的PDA患者,腔内技术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是一种有效和安全的方法,但针对不同病变程度、不同病变部位,需要术者严格把控手术方式和材料,这也对术者的临床经验提出了更高要求。

随着科学技术进步、材料改进以及医师技术的提高,介入治疗发展迅速,很多传统观点必须手术的病变现在也可以通过介入方法解决。在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长期得不到正确诊断和治疗,病变日益加重最后发展到肢体疼痛、坏死,最终不得不截肢,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严峻的现实提醒人们,尤其是中老年朋友,重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医院就诊,早日发现、早日治疗,以避免不可挽回的损失。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gwbvm.com/zlff/118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