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出门前透析一次,中午回家透析一次,傍晚再透析一次……如此繁琐的过程,尿毒症患者却并不陌生,每天更换三四次腹透液,不仅让人头疼不已,还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近日,医院获悉,该院引进自动化腹膜透析(APD)可以帮助解决腹膜透析病人长期治疗的技术问题,利用病人夜间休息时间自动进行腹膜透析,病人在白天可不受任何约束地安排日常生活或参加力所能及的工作,使病人重返社会。
腹膜透析治疗得到普及和推广
据了解,慢性肾脏病特别是终末期肾脏病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问题。透析治疗是针对终末期肾脏病的有效措施。既往血液净化治疗是透析治疗的主体,但由于其“需要建立血管通路、医院、循环不稳定”等缺陷使得部分患者无法进行血液净化治疗。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腹膜透析治疗应运而生。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开展腹膜透析治疗,因其“残余肾功能保护良好、不需要建立血管通路、不医院、循环稳定”等优势而迅速得到普及和推广,目前已经成为全世界范围内认可的透析治疗方式。
对腹膜透析的尿毒症患者来说,每天像正常人一样工作、学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了延续生命,他们每天要做2次至4次腹透,每次换液过程需要30分钟左右。
目前,尿毒症的治疗主要有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肾脏移植三种方案。对于尿毒症患者来说,肾脏移植是最佳选择。但由于肾脏来源稀缺,很多患者在短时间内等不到肾源,只能通过透析治疗控制病情。腹膜透析因其居家透析的便捷、占用医疗资源较少、医疗成本相对较低等特点,被越来越多的尿毒症患者所选择。
自动化腹膜透析可降低腹膜炎发病率
传统的人工腹膜透析有两个突出问题:首先,每隔数小时就得引出和置入腹透液,极大地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其次,传统的人工腹膜透析涉及反复管路连接的开放性操作,是导致患者外源性感染的重要因素,易诱发腹腔感染。
肾内科主任薛志强介绍,医院肾内科在年开展腹膜透析治疗,目前肾内科规律腹膜透析患者余例。腹膜透析需要患者具有极高的自律性,并且能够精准记录液体状态且进行无菌换液操作。这对于新腹膜透析患者、危重症患者难度较大。为了克服这一困难,医院肾内科引进自动化腹膜透析机。
肾内科副主任医师孔媛媛介绍,自动化腹膜透析(APD)相对于其他腹膜透析治疗方式而言,具有“腹膜炎发生率低,精准液体状态控制”等优势。尤其适用于新腹膜透析患者,毒素蓄积症状明显或容量负荷过重患者。该院自动化腹膜透析的开展,标志着肾内科腹膜透析治疗技术再上新的台阶,接下来科室全体员工将继续努力,为广大腹膜透析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2名患者已接受自动化腹膜透析治疗
“肾脏其实就是扮演着环卫工人的角色,以前是手工扫垃圾,现在是机器人清理垃圾。”薛志强举例说,腹膜透析作为肾脏替代治疗的一种常见有效方式,具有自己独特的优点,比如患者可自己在家进行操作,方便简捷,而且对血液循环的影响较小,对残肾功能的保护较好。
肾内科护士长苏海燕介绍,大多数患者都是居家完成腹膜透析,平均下来大概要4个小时腹膜透析一次,“早上7时30分、中午、傍晚、睡前等时间点都要做一次透析。”
手工操作腹膜透析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一旦操作不慎,可能会导致感染性休克和腹膜炎。而自动化腹膜透析治疗是一种有别于传统手工操作腹膜透析的先进的肾脏治疗替代手段,欧美国家的自动化腹膜透析治疗占腹膜透析比例在21%-50%。由于经济、医保政策等因素影响,我国自动化腹膜透析治疗起步晚,目前仅占不到1%的比例。通过电脑智能控制的自动化腹膜透析机,利用患者夜间睡眠的时段实施腹膜透析,无需手工多次操作。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不管是在床上翻身辗转,还是短距离抖动,都不会受到影响。自动化腹膜透析治疗的成功运用,能明显提高尿毒症患者人群的生存率,改善其生活质量。
笔者了解到,肾内科目前已经为2名患者进行了自动化腹膜透析治疗。其中一名患者将近40岁,由于此前的腹膜透析模式不再适合他,于是选择了自动化腹膜透析治疗,治疗后身体状况恢复良好。
通过电脑精确控制自动化腹膜透析机,利用患者夜间睡眠的时段,静悄悄地完成腹透。一是避免了频繁操作给患者带来不便,也不影响患者白天的生活和日常安排;二是所有管路连接操作一次性预置完成,把开放性操作可能导致的外源性污染机会降到最低。
尿毒症患者可植入“人工血管”
“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薛志强介绍,常见的血管通路包括血液透析临时导管、血液透析隧道式血液透析导管、自体血管动静脉内瘘(AVF)、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AVG)。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而言,良好、顺畅的血管通路是保证血液净化治疗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目前常用的永久性血管通路中,AVF是首选。
但随着血管通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血液透析患者存活期明显延长,而AVF有一定使用寿命,最终前臂可供AVF的血管枯竭。特别是一些自身血管条件差的患者,比如血管弹性差、短缺、闭塞,多次手术失败以及重新造设标准内瘘比较困难的患者如糖尿病者,伴有动脉硬化的高龄者或血管较细者,人工血管出现可弥补AVF的不足。但普通AVG建立后要4周才能使用,随着医用材料的更新换代,最新出现的可即时穿刺人工血管,避免了中心静脉导管的长期留置或直穿,减少了由于中心静脉导管和直穿导致的并发症。
据了解,ACUSEAL硅胶人工血管是专为透析通路研发的一款可即时穿刺的人工血管。这款新型的人工血管有三层结构,外层是膨体聚四氟乙烯,内层是带肝素涂层的膨体聚四氟乙烯,中层是低渗的硅胶层,由于硅胶具有良好的韧性和弹性,穿刺拔针后惯性回弹可起到很好的止血作用。薛志强表示,开展即穿型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手术最大的挑战是人工血管与患者自体血管间的吻合。即穿型人工血管的直径较宽,粗细跟一般的签字笔差不多,进行血管吻合时,所用的针线直径只有头发的五分之一不到,非常纤细,吻合时需要围着血管四周缝30—40针,每两针之间的间隔需控制在1毫米以内,这对主刀医生来讲是个很大的技术考验。
■链接
肾脏病多发
建议每年做尿检
据了解,不少成人肾病是源于儿童时期,肾病患儿若不能在早期发现并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很可能转为慢性肾病,其实只需仔细观察和及早检查,儿童肾病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或是延缓慢性肾衰竭的进展。此外,肾脏还可以通过一种叫做“肾素”的物质来调控血压,分泌“促红素”来促进血液中红细胞的生成,一旦肾脏出了问题,就有可能导致高血压和贫血。
据最新流行病学调查统计,在我国,目前差不多每10个成人中就有1人患慢性肾脏病,还有发展成肾衰竭的风险。
慢性肾脏病有些会发展成肾衰竭,再发展下去就进入了可危及患者生命的尿毒症阶段,患者只有依赖透析和肾移植等肾替代治疗。
透析是目前肾衰竭患者最常用的方法,通过把身体里的代谢废物和多余的水分排出来,代替肾脏丧失的这些功能。腹膜紧贴在肠管和胃、肝等脏器表面,起保护作用。它表面有许多小孔,可以滤过血液中的代谢产物和生化成分。与血液透析里的透析器一样,腹透可以把身体里有用的成分,比如红细胞、蛋白质等留在体内,而把废物和多余的水分清除出去。
治疗时,把一种称为“腹透液”的无菌液体灌进腹腔。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的水分就通过腹膜进入腹透液里,然后把含有废物和多余水分的透析液放出来,再灌进新的腹透液,透析的过程就又开始了。
薛志强表示,肾脏有极强的代偿功能,早期的肾脏疾病可能无任何症状,等到患者察觉,可能已经到了病患晚期,医院就诊时,其肾功能损害已经发展至不可逆转的阶段,定期尿检及泌尿系统检查是早期发现肾损伤的有效方法,所以为了及时发现孩子的肾病,保护孩子肾脏,一定要定期做尿检,通常每年定期检查一次尿常规。
彭可明刘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