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肾损伤是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又称为高血压肾硬化症。这种疾病的出现主要就是由于患者长时间的高血压而引起的,它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为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症和恶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症两种。
肾损伤是由原发性的高血压引起的,那么它就和高血压的持续时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在诊断期间经常会发现肾小动脉硬化是原发性的高血压肾损伤的主要原因,那么如何判断高血压引起的肾损害呢?下面就来为大家认真详细介绍一下吧!
肾硬化症的主要依据,就是看患者是否由长期未控制好的良性高血压引起的,25-45岁之间是高血压的发病期,如高血压持续5-10年就可能出现良性小动脉肾硬化症的病理改变,如果病程已经超过10年那么年纪越大,发病率越高。
高血压患者常伴有其他脏器损害,例如说心血管病变以及左心室肥厚,肾小管对缺血敏感,所以临床表现首先会出现肾小管浓缩功能表现,如夜尿增多、低比重及低渗透压尿;当肾小球缺血病变发生后尿检会出现异常,例如出现较轻的尿蛋白,以及少量红细胞及管型。肾小功能渐进受损,并逐渐进展至终末期肾衰竭。肾损害的同时,常伴随出现高血压眼底病变及心、脑并发症。
如果先出现高血压,然后出现尿检结果异常,那么都是原发性高血压引起的肾脏损害。如排除原发性肾脏疾病,可能会伴有高血压的病例,一般都是通过临床尿检发现异常,然后出现在高血压人群中,就应该考虑原发性肾脏疾病的同时也伴有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