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是什么?
高血压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或/和舒张压)增高为主要特征,对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有实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
诊断标准是:收缩压≥mmHg,舒张压≥90mmHg,(美国最新指南将此降为收缩压≥mmHg,舒张压≥80mmHg)。
高钠低钾膳食是我国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超重和肥胖也是高血压患病率增长的重要危险因素。而高血压是诱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我国居民又普遍缺乏叶酸,从而导致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增高,这也会增加高血压患者脑卒中风险。
高血压有哪些症状及危害?
大多数患者起病缓慢,缺乏特殊临床表现。常见症状有:头晕、头痛、颈项板紧、疲劳、心悸;视力模糊、鼻出血;受累器官的症状如胸闷、气短、心绞痛、多尿等;以及降压药的不良反应所致症状。
高血压导致的病理性改变包括左心室肥厚和扩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微血管病变;脑血管缺血和变性,易形成微动脉瘤,发生脑出血,脑动脉粥样硬化,粥样斑块破裂可并发脑血栓形成;脑小动脉闭塞性病变,引起腔隙性脑梗塞;肾小球纤维化、萎缩,以及肾动脉硬化;视网膜小动脉痉挛、硬化等。
高血压的第一个危害就是心血管风险。血压水平与心血管风险是一个连续的、独立的、直接的正相关关系,即血压水平越高,风险越大;血压水平一直不好,对心血管就一直有损伤,不需要其他因素干预,就可以直接对心血管产生风险。
第二个危害是脑卒中,即脑中风,这是我国目前高血压人群最主要的并发症。
近年来,因高血压导致的冠心病事件的统计数据有明显上升,也就是说,高血压很有可能不只会导致中风,也会导致冠心病。高血压还可能会导致心衰、左心室肥厚、房颤等问题,带来靶器官的损害。
血压测量的正确方法是什么?
患者无论是去诊室,还是去社区测量血压,只要在测量血压前走过路,就要先坐五分钟后再测量。因为活动时的血压和静息状态坐下来以后测的血压是不同的。我们所谓的血压值指的是静息状态血压,以静息状态下所测得的血压值参照高血压诊断标准,即可诊断。所以,测量血压前,先安静地坐五分钟,等身体恢复到一个静息状态,再去测量。
需要注意的是,第一次测量需要测量双臂,以较高值一侧为准。测量血压1~2分钟,重复测量,取两次平均值,如果两次差5mmHg汞柱以上,那么就要测第三次,再取平均值。
老年人及糖尿病或某些疾病患者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即站着的时候血压是正常的,但是一躺下血压就低),应该要加测站立血压,站立位血压测量应在卧位改为站立3分钟内进行。
诊室测血压不能代表整体血压情况,因为有些病人属于“白大褂高血压”,即看见穿白大褂的人就紧张,精神紧张,血压值就升高,但自己回家测就没有问题。此外,精神高度焦虑的患者,不建议频繁自测血压,这个血压会越测越高。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及血压控制目标值
正常血压是mmHg到80mmHg,现在来说是mmHg到80mmHg。一级高血压是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90~99mmHg为轻度;二级高血压是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mmHg为中度;收缩压大于等于mmHg和/或舒张压大于mmHg就可以诊断三级高血压了,为重度。
血压控制的目标值一般应小于/90mmHg;岁数稍微大的目标值在mmHg左右;如果是患有糖尿病、慢性肾脏病、心力衰竭或者冠心病患者,血压控制目标值小于/80mmHg;老年收缩期高血压则收缩压控制于mmHg以下,如果能够耐受可降至mmHg以下。
(来源:学习强国平台)
淮安市二院宣传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