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疼痛管理

文章来源:脑动脉硬化   发布时间:2021-12-13 10:24:13   点击数:
  北京最佳皮肤病医院 http://m.39.net/pf/a_4322698.html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在心血管病症中属于临床常见病症,且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它是指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产生,导致下肢动脉闭塞与狭窄,从而造成肢体慢性缺血。吸烟、糖尿病等因素是引发供养区缺血的主要原因,其中临床表现包括疼痛、麻木、下肢怕冷等,能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与生活质量。为探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疼痛管理,本次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年7月~年4月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96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资料,按照入院时间顺序的先后对其分组。对照组48例,其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51~73岁,平均年龄(61.2±2.4)岁。观察组48例,其中男27例,女21例;年龄50~72岁,平均年龄(60.3±2.5)岁。经诊断,所有患者均不存在出血、癫痫性疾病。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由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病症易引发患者出现疼痛病症,因此导致患者常出现焦虑、抑郁心理。针对此现象,医护人员要加强与患者间的沟通交流,向患者介绍病症的治疗方法与治疗效果。同时,针对患者的疑问与担忧,医护人员要做到耐心解答,在交流期间,尽量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这样有效能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医护人员还要时常鼓励患者,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心,指导患者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疾病,提高临床治疗依从性。另外,足部护理的工作的实施也是非常重要的。医护人员要叮嘱患者同一姿势不能保持时间过长,这样会使血液循环受影响。坐时不能在一条腿的膝盖上搁置另一条腿,减少动静脉受压,避免血流受阻。医护人员还要指导患者足部尽量保持干燥、清洁,每天温水洗脚,如发生皮肤瘙痒病症时,应及时涂拭药膏进行止痒,防止用手抓痒。患者要谨遵医嘱,不能擅自更改或者增减药量。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研究组药物治疗和优质护理。由于病症的疼痛易导致患者产生紧张、焦虑心理,针对此现象,在实施治疗前,医护人员可根据患者的兴趣爱好指导其看书、听音乐,这样能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减少疼痛。医护人员还可采用沟通交流的方式向患者介绍病症的治疗方法,或者向患者讲解病症的相关知识,拉近与患者的距离,建立二者间的信任。当患者疼痛评分未超过4分时,医护人员可指导患者听音乐或者做抬腿运动等,这样能将患者的注意力分散,当患者疼痛评分不低于4分但未超过6分时,医护人员予以患者止痛药治疗,叮嘱患者谨遵医嘱,不能擅自增减药剂量;当患者疼痛评分不低于6分时,医护人员予以患者行麻醉止痛剂,其中包括:吗啡、杜冷丁和布桂嗪等,有效评价患者用药后效果和疼痛性质、疼痛频率和疼痛时间,将镇痛药应用的时间、剂量及频率予以合理安排。

1.3疗效评价标准及观察指标以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相关治疗标准为依据,对所有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显效,患者的疼痛症状完全消失;有效,患者的疼痛症状得到改善;无效,患者的疼痛症状未消失,甚至加重。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维持时间与静息疼痛发作频率。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7%,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9.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的维持时间与静息疼痛发作频率对比对照组患者的维持时间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关于静息疼痛发作频率情况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结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对比,关于维持时间与静息疼痛发作频率情况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实施药物治疗和优质护理,不但能提高护理效果,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心理,而且还能减少静息疼痛发作频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来源:郑春艳,杨玉金,段甜甜,etal.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疼痛管理[J].当代医学,,23(17):-.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gwbvm.com/zlyy/13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