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小球囊血管

文章来源:脑动脉硬化   发布时间:2020-8-31 13:47:05   点击数:
  中科荣获公益中国爱心救助定点医院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6169066.html

荟萃分析结果提示小球囊次全血管成形术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可能优于SAMMPRIS研究(介入组14.7%和药物组5.8%)、VISSIST研究(介入组24.1%和药物组9.4%)和Wingspan北美注册研究(15.7%)。

————摘自文章章节

研究背景

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疾病(ICAD)是脑卒中的重要病因。而SAMMPRIS研究结果提示与积极的药物治疗相比,颅内支架置入术后围手术期风险高,影响了ICAD介入治疗的积极性。然而尽管采用了积极的药物治疗,仍有部分患者,特别是存在低血流动力学证据的患者,处于卒中高风险状态中。而单纯小球囊次全血管成形术可能是相对安全的血管内治疗方案。该研究通过文献检索方式探讨该种治疗的围手术期和长期风险,报道如下。

研究方法

该研究纳入文献的标准为:5例以上患者,仅行单纯小球囊(球囊直径至少比狭窄周围正常血管直径小0.5毫米或为其50%-80%)血管成形术,有明确的围手术期(30天)研究结果描述。风险事件主要包括:1)围手术期发生缺血性、出血性卒中或死亡;2)超过30天的责任血管区域卒中和致命性卒中。应用混合效应Logistic回归概况事件发生率。绘制漏斗图和应用秩相关检验检测发表偏倚。

研究结果

患者特征

研究者通过文献检索共纳入9项研究例患者(图1)。其中男性例(63.8%),符合纳入标准的小球囊血管成形术共次(表1)。在术前与术后,均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其中在6项(66.7%)研究中,抗血小板方案是阿司匹林mg/日+氯吡格雷75mg/日。图1.PRISMA流程图表1.纳入研究患者特征

围手术期和长期风险

围手术期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为4.9%(95%CI:3.2%-7.5%)(图2)。亚组分析显示前循环围手术期风险事件发生率为4.8%(95%CI:2.8%-7.9%)(图3),而后循环围手术期风险事件发生率为5.3%(95%CI:2.4%-11.3%)(图4)。后循环与前循环的相对风险为1.0(95%CI:0.3-3.9;P=1.0),说明两组之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此外,超过30天的责任血管区域卒中和致命性卒中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3.7%(95%CI:2.2%-6.0%)。荟萃分析结果提示小球囊次全血管成形术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可能优于SAMMPRIS研究(介入组14.7%和药物组5.8%)、VISSIST研究(介入组24.1%和药物组9.4%)和Wingspan北美注册研究(15.7%)。图2.围手术期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图3.前循环症状性ICAD的小球囊血管成形术围手术期风险事件发生率图4.后循环症状性ICAD的小球囊血管成形术围手术期风险事件发生率

相关结果

其中有6项研究共计例患者记录了围手术期轻微不良事件,包括27例(9.3%)动脉夹层,11例(3.8%)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1例(0.3%)血栓栓塞,都没有进一步的治疗干预。每个研究对于技术成功定义不统一,6项研究例患者的技术成功为例(96.4%),技术成功定义为残余狭窄<50%。6项研究例患者术后随访显示中有47例(18.4%)发生再狭窄(狭窄≥50%),其中7例(2.7%)为症状性再狭窄。

研究结论

小球囊血管成形术围手术期(4.9%)和长期(3.7%)风险事件发生率较低,该种治疗方法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症状性ICAD患者可能具有很大的潜力。

即日起“神经介入资讯”更名为“神介资讯”

组稿

张颖影副教授

医院

编译

王文佳医师

高谋博士

审校

张磊博士

医院

终审

洪波教授

医院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缺血性脑卒中的长期预后相关药物涂层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椎动脉开口狭窄的疗效分析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致病栓子富含血小板成分

转载请注明:http://www.gwbvm.com/hbby/10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