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病防治形势日趋严峻。为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二级预防管理体系,最终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苏州工业园区心血管健康研究院在年7月启动中国动脉粥样硬化防控中心项目。时隔一年,项目取得哪些进展让人期待。
12月19日,中国动脉粥样硬化防控中心项目全国总结会在中国心血管健康大会期间成功举办。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副主席、医院霍勇教授、西安医院袁祖贻教授、医院向定成教授、医院方唯一教授、医院张勇教授、医院彭瑜教授及来自全国70家项目单位的医护团队共同参加了本次会议,项目总结会由厦门医院王焱教授主持。会议围绕中国动脉粥样硬化防控中心项目意义、建设成果汇报、先进单位经验分享及ACS患者随访管理质量提升计划等内容展开讨论。
总结会现场
霍勇:泛血管医学推动ASCVD诊治理念的扩展霍勇教授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医疗机构的硬件设施及诊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与之相对应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因此,如何有效防控ASCVD不仅是医生的专业责任,也是社会责任。组织开展中国动脉粥样硬化防控中心项目有几方面的原因:一是在建设胸痛中心过程中发现,长期随访管理是短板,如何将管理延伸至院外非常重要。二是受葛均波院士提出的泛血管化概念的启发,需要通过多学科诊治的理念推动ASCVD的防控。如何将中国动脉粥样硬化防控中心体系建设得更为标准规范,我们既要总结过去一年来项目取得的成果和经验,也要思考项目未来可持续、可复制的问题。
霍勇教授致辞
袁祖贻:动脉粥样硬化中心项目成果汇报袁祖贻教授介绍道,中国动脉粥样硬化防控中心项目建设,以解决ASCVD高危患者(例如PCI术后)长期随访管理问题为工作重点,通过信息化建设、医护培训和患者教育实现院内外一体化管理,推进ASCVD患者危险因素的优化控制,从而构建以医生为主导、以患者为中心的二级预防管理体系,最终降低我国心血管发病率和死亡率。经过一年的发展与探索,项目覆盖全国19医院,开展科室会场,培训医生名,开展患教会场,教育患者名。ASCVD随访管理平台(包括医生/护士通用的专业端、患者/家属通用的大众端)初步建成。随访平台的使用有助于提高ASCVD患者长期随访及治疗依从性,同时也减轻了医护管理患者的压力。同时,袁祖贻教授建议,未来应继续结合指南,加强ASCVD患者长期随访管理,进一步提高患者规范化治疗水平。
袁祖贻教授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先进单位表彰及经验分享会上,霍勇教授和袁祖贻教授分别为医院和医院两家先进单位颁发奖章。同时,先进单位也分享了他们在建设动脉粥样硬化中心项目中的心得体会。其中,来自医院张勇教授从ACS全程管理出发,医院在ACS全程管理方面采取的具体措施,包括:院前急救(、院内绿色通道、PCI围术期管理、随访管理。医院特设医疗助理团队,主要工作包括病区健康宣教、门诊协助诊疗、档案数据管理。对于ACS出院患者,通过热线电话、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