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之后,预防脑卒中

文章来源:脑动脉硬化   发布时间:2016-10-1 10:02:13   点击数:
  立秋之后,预防脑卒中

立秋即是秋季的开始,人们在享受秋高气爽的同时,也别忘了它还带来了时令主气——燥。秋燥对人体会产生什么影响,具体该怎么应对呢?祖国传统医学认为:燥易伤肺。因而“肺燥”是秋季就医时患者听到的最多的名词。在干燥的气候环境中,人体可由此产生诸多津亏液少的“干燥症”。比如,肺脏受伤,多有咳嗽,秋之咳嗽,常为干咳无痰或胶痰难咯,谓之“燥咳”。鼻乃肺之窍,鼻干燥或鼻衄于立秋之后尤为常见,前者几乎无人可免。喉、咽也分别是肺之门户和肺气之通道,秋燥所袭,往往会导致咽干、口燥、音哑等不适。肺又外合皮毛,秋季出现的皮肤干涩、皲裂,甚至毛发不荣,都和秋燥有关。此外,肺与大肠还有密切联系,中医曰:“互为表里”,而肺燥下移于大肠,肠燥则便秘……

立秋后余热未消,当气温升至32℃以上时,一方面人体汗液大量蒸发,散热降暑,其代谢是通过皮下血液循环比平时高出数倍的血流量来完成的。这种超常的血液循环下,可因情绪不稳定造成血管痉挛,血压升高,体液丢失使血液粘度增高;另一方面,人体有限的血液在短期内纷纷涌向皮肤,势必造成大脑血流骤然减少,加之立秋之后早晚凉、中午热,造成昼夜温差增大,对心血管调节功能不良及脑动脉硬化的老年人来说,易诱发脑卒中。因此,立秋之后应注意控制血压波动、及时补充水份,避免血液高粘状态。

缺血性脑卒中(俗称“脑梗死”)主要是由于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出现了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导致局灶性急性脑供血不足而发病。有可能产生如偏瘫、言语不能等永久性的伤害,病情进展严重的可危及生命。如果有方法可以快速溶解血栓,使得血流再通,就有可能减轻因血流阻断所引起的脑部损害程度。

  患者突然出现以下症状时应考虑是脑卒中的可能:

  1.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

  2.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

  3.双眼向一侧凝视或视力丧失、模糊;

  4.眩晕伴呕吐;

  5.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呕吐;

  6.意识障碍或抽搐。

  出现以上症状之一,即刻拨打,医院,尽可能为病人赢得更多有效治疗的时间。









































北京最有实力的白癜风医院
白癜风资讯网
转载请注明:http://www.gwbvm.com/hbby/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