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脑血管病?
脑血管病是指脑血管破裂出血或血栓形成,引起的以脑部出血性或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又称脑卒中,中医称为中风。
脑血管病按其性质通常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两大类。
脑血管病按其进程,可分为急性脑血管病(中风)和慢性脑血管病两种:急性脑血管病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脑栓塞、高血压脑病、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慢性脑血管病包括脑动脉硬化、脑血管病性痴呆、脑动脉盗血综合征、帕金森氏病等。
通常所说的脑血管病,一般指的是急性脑血管病,发病急,常危及人的生命,因此,也易引起人们的重视。而慢性脑血管病病程长,易被人忽视。
2.脑血管病有哪些常见类型?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简称TIA,又叫小中风或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其病因与脑动脉硬化有关,是脑组织短暂性、缺血性、局灶性损害所致的功能障碍。
(2)脑栓塞,可由多种疾病所产生的栓子进入血液,阻塞脑部血管而诱发。临床上以心脏疾病为最常见的原因;其次是骨折、或外伤后脂肪入血;虫卵或细菌感染;气胸等空气入血,静脉炎形成的栓子等因素,栓塞了脑血管所致。
(3)脑出血,系指脑实质血管破裂出血,不包括外伤性脑出血。多由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肿瘤等引起。
(4)蛛网膜下腔出血,由于脑表面和脑底部的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常见原因有动脉瘤破裂、血管畸形、高血压、动脉硬化、血液病等。高血压被称为人类健康的“杀手”。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会导致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中风、肾脏病,甚至猝死。
3.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可以选择哪些药物治疗?
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建议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抗血小板药能够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从而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再次发生。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嘧达莫等。
4.抗血小板药物如何使用?
①阿司匹林:首选药物。推荐小剂量:75mg/d,一次服用。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有效预防脑血栓形成,降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复发,降低死亡率。小剂量阿司匹林可有效抗血小板聚集,又可减少副作用,有利于长期服用。如阿司匹林不能耐受或不能控制发作,则可选用氯吡格雷。
②氯吡格雷:常规剂量75mg/d,作用和阿司匹林相似,但不良反应较小,目前使用该药物的最大障碍是价格昂贵。
③双嘧达莫(潘生丁)加阿司匹林:为唯一被批准的联合用药。常规剂量为双嘧达莫mg加阿司匹林25mg。
5.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有哪些不良反应?
①较常见的有恶心、呕吐、腹痛、上腹不适等胃肠反应
②血液系统反应:长期服用本药可使凝血酶原减少,出、凝血时间延长,偶见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再生障碍性贫血。
③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有可逆性耳聋、听力下降、头晕、头痛。
④肝、肾功能损害:与剂量有密切关系,剂量过大时,可致肾乳头坏死及肾衰竭
⑤过敏反应:常见的有哮喘、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一旦发现。立即停药。并用支气管扩张剂及地塞米松等脱敏。
6.服用阿司匹林期间有哪些注意事项?
2初始用药一个月内复查一次凝血酶原,出、凝血时间,血常规及血小板,若正常,以后每6个月复查一次。
2定期(半年至一年)复查一次肝肾功能及尿常规
2饮酒后不宜用,因为能加剧胃粘膜屏障损伤,从而导致胃出血。
2潮解后不宜用,阿司匹林遇潮分解成水杨酸与醋酸,服后可造成不良反应。
赞赏
长按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