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末冬初,是心脑血管病的高发期,这期间总有一医院要求输些疏通血管的药物,以预防脑血管病发作。输液真的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患者1
大夫,我春秋两季都输液,预防血栓,您给我开点药吧。
患者2
大夫,我们院儿里的人入秋都输液,疏通血管,预防心梗。
很多人尤其是老年人,坚定医院输点活血化淤、扩张血管的药物,就可以预防血栓、冠心病或栓塞的发生。
这种做法真的可以起到预防作用吗?
当然不能!
心脑血管疾病属于慢性病,既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脑动脉硬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那治疗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如果仅凭几日的“定期输液”就达到永久预防或治疗的目的,简直是天方夜谭。
为什么输液不能预防心梗、脑梗?
所谓门诊输液用的一般多是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或者西药的扩血管药物,其作用机理是暂时性地扩张血管、降低血液粘稠度、增加循环血容量、改善脑灌注,只能起到短暂的治疗作用。
并且这类药物一般作用时间是6到8小时,并不能永久“疏通”血管,预防脑中风。这些药物输进体内后,作用于血管,等于提前透支了使“血管被扩张,血流被加速”的这些能力,真的心肌梗死、脑梗死必须输液时,往往出现药物耐受,效果欠佳,错失了真正的药物抢救治疗机会。
定期输液不仅没有治疗作用,反而存在风险?
输液不能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也不能使血管变软,疏通血管清除斑块,达不到预防脑中风的作用。老年人一般心肺肝肾功能都减退,过多输液增加各脏器的负担,潜在的输液反应和院内感染都可能给老年人造成危险。
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吸烟、酗酒等都是心梗、脑梗的危险因素,这些高危因素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斑块,使血管狭窄、闭塞。如果已经存在这些因素也不要过分担心、害怕,是可以通过正确服用药物、改变生活方式来慢慢逆转的。
有效的预防方式有哪些?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目的是避免发生心肌梗死和脑梗死。根据心脑血管疾病临床预防与治疗经验,推荐以中成药为主,西药为辅的原则。
1、山海丹胶囊
山海丹胶囊由16味名贵中药组方而成:三七、人参、黄芪、红花、山羊血粉、决明子、葛根、佛手、海藻、何首乌、丹参、川芎、麦冬、灵芝、香附、蒲黄等,山海丹胶囊具有益气养血、活血化瘀、宣通脉络、化痰启闭之功效。临床用于治疗各型冠心病如心绞痛、心律失常、心梗等,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糖尿病以及慢性肾脏疾病所致的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肺心病等同样疗效确切。
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等心脑血管病发作期/急性治疗期、急性心梗后恢复期:一次5粒,一日3次;
用于维持冠心病心绞痛、心梗等病情稳定后的治疗量:一次4粒,一日3次;
用于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心脑血管高危人群的预防:一次3粒,一日2~3次。
2、阿司匹林肠溶片
推荐原因:血栓栓塞事件往往会直接导致心血管的致死致残。对于已经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长期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进行二级预防,可以显著降低心肌梗死、脑卒中以及心脏性死亡与全因死亡率。
常用用法:口服,每天75-mg,饭前用水送服。
特别提醒:阿司匹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溃疡和出血。用药期间出现任何上腹部不适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厌食、反酸、嗳气、烧心、烧灼感等,或出现血肿、鼻衄、泌尿生殖器出血、牙龈出血、便血等,应及时就诊。
3、他汀类降脂药
推荐原因:心脑血管病的一个重要病因是供应心脏血液的冠状动脉和供应脑组织血液的各条动脉形成了粥样硬化斑块,斑块不断增长堵塞了血管,造成心脏或脑组织缺血坏死。有些斑块虽然没有完全堵塞血管,但由于斑块破裂或斑块表面糜烂,也可以形成血栓,使血流中断,导致心肌梗死和脑梗死。
应用他汀可以降低胆固醇水平、预防动脉粥样斑块形成、或者防止斑块增长、破裂和糜烂,从而降低发生心梗和脑梗的风险。
常用用法:由于胆固醇的合成也有日夜节律性,正午时最低,午夜时最高,所以他汀类药物宜晚上服用,效果最好!
特别提醒:他汀类药物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是肌毒性。在服用他汀类药物期间,若出现肌肉不适,或无力症状,或尿液呈褐色,应立即就医。
陕药集团山海丹药业始终致力于--
“立足基层卫生事业助力基层医疗发展服务基层百姓健康”
感谢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