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医学认为,人体为一个有机整体,构成人体的各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在功能上相互协调、相互为用,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心、脑均为人体至关重要的器官,心脑共病在老年人群中极为普遍,而临床治疗中若单纯心病治心或脑病医脑,不仅增加患者的服药量、次数、肝肾负荷以及经济负担,往往还容易造成顾此失彼。因此,对单纯以心血管病或脑血管病就诊的老年患者,须心脑同治,此亦中医整体观的又一体现
心脑相通
藏象学说的理论体系作为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其建立主要是基于古代解剖与哲学思维。一般而论,中医藏象理论可能包含了现代解剖生理学中的多个脏器的功能,而现代生理学的一个脏器的功能也可能分散于中医藏象理论的几个脏器的生理功能之中。根据中医理论,心为“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其主要功能是“主血脉”和藏神,所谓“主血脉”是指血液之运行有赖于心气之推动与调控,即心有总司一身之血液运行的作用,而心与血脉相连形成了一个密闭循环的管道系统。心主神明,脑为元神之府;心主血,上供于脑,血足则脑髓充盈,故心与脑相通。
心脑共病
心主血,心血充盈,心气旺盛,血行正常则可上达于脑。否则,若心阳不振,心气亏虚甚至衰败,必将导致脑之血供异常,临床可见头晕、头痛、味觉、视觉异常甚至意识障碍等。元神藏于脑中,而元神又为生命之枢机。元神衰败即死。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共同的主要病理学基础,可同时导致二者血管性疾病的发生。此外神经反射失调、体液调节及代谢紊乱等也可影响彼此功能。例如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均可同时波及心脑。心脏长期发生心房颤动时,心房内形成血液涡流,加上心房内膜病变,易形成血栓,而房颤造成血栓脱落后以脑栓塞最为多发。反之,患者以脑梗死进行治疗时,也要充分追寻其是否有风湿性心脏病、心肌梗死、慢性心力衰竭等病史。某些情况下(尤其是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可能首先表现出眩晕等头部症状,而脑血管疾病也可能有明显的心悸等心前区症状。因此,切不可片面心病治心或脑病医脑,以免贻误病情。
心脑同治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治疗某一局部病变,须从整体出发,要顾及他处病变,才能采取最佳治疗措施从而获得最佳疗效。鉴于心脑生理病理之密不可分,临床上脑病可从心论治,心病也可从脑论治,或心脑同治。例如临床上常见的心源性脑供血不足,即由于心脏泵血功能减退引起的脑部供血不足症状,可通过增强心脏功能以减轻脑部供血不足的症状。临床上也可常见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伴冠心病心绞痛,通过通补结合,祛痰化瘀通络治疗可收到一举两得的效果。现代医学对心脑血管病施以降压、降脂、抗凝、控制血糖等治疗措施既可分别防治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也可对两类疾病同时进行预防和控制。
大量大量临床实践表明,心脑同治中药广泛应用于治疗和预防脑梗死、脑出血后遗症、短暂脑缺血发作、脑血管性头痛和眩晕等脑部疾病,以及用于治疗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慢性心功能不全,以及心肌缺血引起的胸闷、气短、胸痛等心系疾病,均取得了较好疗效,且不良反应较少,因此,心脑同治的整体观在中药防治心脑血管病的临床实践中有着广泛的意义。
通脉片
丹参、川芎、葛根。
本品为薄膜衣片,除去薄膜衣后显黄棕色至棕褐色;气微,味甜、微苦。
活血通脉。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动脉硬化,脑血栓,脑缺血,冠心病,心绞痛。
每片重0.52g
口服。一次6片,一日2~3次。
哈尔滨鑫生制药有限公司
-
白癜风用药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效果好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