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科技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将无处遁形

文章来源:脑动脉硬化   发布时间:2022-6-21 15:56:18   点击数:
  

黑科技!!!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治疗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简介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其特点就是动脉壁上沉积了一层像小米粥样的脂类,使动脉弹性减低、管腔变窄的病变。动脉粥样硬化,目前来说还是一种不断进展的终生性疾病,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病理学改变过程。动脉粥样硬化,多发生于大、中动脉,包括心脏的冠状动脉、头部的脑动脉等这些要塞通道。

脑动脉,由于有丰富的血循环和Willis环系统,脑动脉狭窄很少影响血流量;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一般低于颅外动脉。相对颅外动脉血管,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出现较晚;随着现代影像学和侵入性检查手段的增强、发展,临床研究发现颅内动脉粥样硬化不断增多。颅内动脉粥样硬化与其他动脉或颅外动脉粥样硬化有不同之处,应区别对待。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相当常见,是多种脑血管病的基础,也是全身动脉硬化的脑部表现。本病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49岁以后进展较快,但在一些青壮年人甚至儿童的尸检中,也曾发现他们的动脉有早期的粥样硬化病变,提示这时病变已开始。近年来,临床疾病有年轻化趋势。男女比例为2:1,女性发病率较低,但在更年期后发病率增加,此时雌激素减少,高密度脂蛋白也减少,导致女性70岁以后甚至比男性发病率高。年龄和性别属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因此,在还未形成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时,应积极预防危险因素和治疗原发疾病。加强对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尤为重要。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易患人群有哪些?

(1)身体肥胖者、有高血脂疾病者、高血压病患者、吸烟酗酒者、饮食口味油腻者、较少运动者、从事体力活动少、从事脑力活动紧张、经常有工作紧迫感者、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患者、遗传因素、性情急躁、好胜心和竞争性强、不善于劳逸结合的A型性格者。

(2)高血压与本病关系密切,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常伴高血压病,与动脉粥样硬化互为因果,高血压使小动脉内膜纤维素样变性,小动脉的肌层发生透明变性、内膜增厚、管腔换窄,同时高血压时血管通透性增高,凝血机制增强,可导致脑供血障碍,因此,高血压者脑血栓的发生率为非高血压患者的7倍。

(3)据报道反复发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10%~30%有糖尿病病史,缺血性脑卒中死亡者,有糖尿病者较非糖尿病者多2倍以上。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早期预警信号?

可能发生头痛头晕、耳鸣眼花、疲乏、肢麻震颤、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情绪不稳、思维迟缓、睡眠障碍(失眠或嗜睡)、病情起伏或波动等症状,具体情况根据个人而定。有上述症状者,应及时监测血压、在家医院诊断治疗,以免病情进一步发展,耽误诊断及治疗。

摆脱“富裕病”,该怎么做?

(1)戒烟戒酒

因为高血压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高危因素,因此,预防和控制高血压迫在眉睫。吸烟可使血压和心率一过性增高,可降低服药的顺应性,并增加降压药物的使用剂量。饮酒是高血压的发病因素之一平均每天饮白酒量大于50ml者与不饮酒者相比,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增高3~4毫米汞柱和1~2毫米汞柱,而且血压上升的程度随饮酒量的增加而上升。

(2)平衡膳食,避免肥胖

应平衡膳食,适当控制主食(如面条、米饭、馒头),不食动物脂肪(如猪油)和动物内脏,多食水果和蔬菜,适量增加海产品的摄入,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餐间进食、吃零食、吃甜食及油炸食品等。建议每天的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g,并多食用含钾钙高而低钠的食物如土豆、茄子、海带、莴笋等。

(3)适量运动

适量运动除了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胆固醇的生成外,还能增加胃肠蠕动,预防便秘,提高睡眠质量,放松心情。通过动动即可以预防高血压,提高和改善心肺功能,还可以减少体内脂肪等,从而可以减少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可进行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骑车、游泳、跳舞、健身操等),其共同特点是低强度、有节奏、长时间、不间断、无技巧、易坚持。最好每周锻炼三次以上,每次锻炼不少于20分钟。

(4)保持良好的情绪

长期的精神压力、发怒和心情抑郁是引起血压增高的重要原因之一,从而可加速形成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因此,保持良好的情绪非常重要。

(5)切勿忽视小症状

当你出现头痛头晕、耳鸣、肢体麻木、明显感觉记忆力减退,思维迟缓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诊断治疗,因为它们极大可能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前期症状,以免病情急剧恶化。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切勿延误病情,导致严重的病情后果。

独孤吹泡

转载请注明:http://www.gwbvm.com/zlff/13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