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猝死的预防和治疗下

文章来源:脑动脉硬化   发布时间:2017-3-13 18:31:13   点击数:
  

作者按:社会精英、文化艺术、影视体育明星如谢晋、王小波、古月、高秀敏、马季、侯耀文、海曼、刘易斯……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也先后因心脏猝死这个冷酷的字眼而离世。心脏性猝死,一次又一次进入我们的视野,这不得不让人心头一紧。但谁将是下一个,是十分可怕的问题?!悲剧本身的意义只对活着的人有意义,活着的人如何深思、反思悲剧,防患未然!人人需要了解和预防突发心脏性猝死的常识势在必行,毕竟一无所知在关键时刻,只能束手无策,现本文(上)对大众如何预防突发心脏性猝死作一介绍。

请先阅读--心源性猝死的预防和治疗(上)

5.心源性猝死的治疗

告诫心脏病患者,心源性猝死的治疗包括定期体查、医嘱治疗、避免诱因

和及时急救四个方面,见下图。

四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专科专家医生的指导下预防和积极治疗最常见的五大类心脏疾病,对防范心源性猝死极为重要,尤其是冠心病患者心源性猝死预防是关键。

定期体查

常规体检可以发现一些异常,如果有需要再进一步做一些专科心脏筛查检查。日常生活中一旦发生胸医院就诊。

医嘱治疗

如降体重、降脂、降压、纠正电解质紊乱(尤其是低、高血钾者)、控制糖尿病治疗对于预防心源性猝死最为重要;对于冠心病者行必要的血运重建术;对先心病、慢性风湿性瓣膜病尽早行介入或手术治疗;对缓慢心律失常者植入心脏起搏器;对快速性心律失常者行射频消融术等。

避免诱因

诱因可以影响心血管系统正常活动,加重心脏负担,引起心肌缺血,诱发心梗发生,导致心源性猝死,平日必须加以重视和避免。

过度疲劳生活规律和减轻工作压力,不做不能胜任的体力活动,如抬

重物、负重登楼、高强度体育运动等,特别是中年人,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应特别提防“过劳死”。

暴饮暴食给肚子留点空间,可以给生命延长时间,保持一点饥饿感,不同

人群可以根据自己的年龄、肥胖程度等情况,做到每餐5-8分饱。中医提倡三分饥饿,所以年轻人吃八九分饱足已,五六十岁的人也可吃七八分饱,70岁的人吃六分饱,八九十岁吃五分饱即可。

便秘老年人肠蠕动功能减退,易发生便秘又引起腹胀、腹痛和烦躁不安等,

加上中老年人多患有动脉硬化或高血压,排便过度用力,增加心脏耗氧量或血压突然增高,诱发心梗,临床上因便秘时用力排便而导致心肌梗死的病例并不少见。平日进食一定量含粗纤维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持一定的饮水量、进行体育锻炼、养成定时排便习惯,利于粪便及时排出;或服适量蜂蜜、开塞露帮助排便;大便时应取坐位、不宜用蹲式、起立时应缓慢。

热水泡脚平日中老年人应该特别注意,绝对禁止热水泡脚、餐后即刻泡脚、

泡脚时间超过15分钟、泡脚后突然站立,这四种泡脚情况极易诱发心源性猝死。正确的泡脚方法应该是温水泡脚,温水水温在36~38度比较合适,夏天要稍微低一点,冬季稍微高一点,用手腕在水盆里试一下水温不烫就可以了。泡脚时间10~15分钟为宜。泡脚结束后在沙发或床上平卧20秒、平坐20秒,再将双下肢放沙发下或床下20秒,再行走或活动。因为中老年人身体存在不同程度病理情况如动脉硬化、血管狭窄,或有冠心病、糖尿病;泡脚时生理功能情况如全身血液量重新分布、心血管活动动脉血压调节功能减弱,导致心脑缺血,诱发心梗和猝死或下肢皮肤感觉功能减弱、老年人皮肤变薄和角质层脱水变脆,易引起严重烫伤。

及时急救

人人都该学点急救知识,一旦发生先兆症状,现场急救措施是否得当,直接关系着患者的生死。明确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者,应养成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片、保心丸等应急药物的习惯;一旦出现持续、严重的心前区疼痛、憋闷等不适时,应及时服药;并平卧休息、尽量少说话、少活动;并请家属立即拨打电话。若患者已发生猝死,施救者应立即使其平卧在硬床或地上,严禁搬动,使其头部后仰以畅通气道,继而进行有效的胸外按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并请人拨打急救电话,请专业人员施救。

参考文献

[1]WarningSymptomsCanOftnPrcdSuddnCardiacArrst:CohortStudy.Mdscap.Dcmbr21,

[2]郭继鸿.中国心脏性猝死现状与防治[J].中国循环杂志,,28(5):-.

[3]华伟,丁立刚.心脏性猝死的预防与前景[J].中国循环杂志,,29(12):16-18.

[4]韩同伟.心脏性猝死,中国防治任务艰巨而繁重[J].中国医药导报,,7(14):38-39.

[5]李梦华,刘颖.适量饮酒与身体健康关系的研究进展[J].国际免疫学杂志,,39(4):-.

作者介绍







































北京有没有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gwbvm.com/zlff/6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