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晴好天气继续,昨天我们跟大家聊了关于预防“春寒”的话题,初春气候如“过山车”,大家要护好颈部、腰部、足部,抵挡“春寒”。今天我们跟大家聊聊“春困”的话题。
有个词连说三遍,或者在心里默念三次,您都忍不住打个哈欠!不信?来来来,“春困、春困、春困”!感觉到上下颚连接处遏止不住的酸软了吧?哈哈!
本应生机勃勃的春天来临,很多人却开始觉得不精神,尽管忍不住早点上床睡觉,却依然一天到晚睡不醒似的,脑袋又昏又沉,说不出哪里不舒服却又像被层层闷气挤压,脑乏、心乏、力乏。
有的人试图调适,比如担心是睡眠不足引起的,那就多睡觉,可是没什么效果;
有的人担心这是免疫力下降,多穿衣“捂春”,谁知道更困乏了。
专家指出,冬春交接之际的困乏,不少与春困因素有关。
春困源于人体缺氧春困,又称“春天疲劳症”,是人们所熟知的一年里“春困、夏乏、秋盹、冬眠”最早困扰身体的季节性征候问题。
春困的产生说起来庞杂,其实最根源的是来自人体尤其是大脑缺氧。
季节变换因素上,冬天相对低温,人体自然皮肤汗腺收缩,以减少体内热量的散发;入春气温渐升,人体皮肤逐渐舒展,毛孔逐渐打开,汗腺、血管开始舒张。这样一来,体表的供血量是增加了,皮肤血液循环也旺盛了,可人体供血量相对固定,因此供给大脑的血液相对减少,大脑供氧相对不足,导致大脑工作受影响,此时如果再进行耗氧量大的活动,更容易感受“大脑缺氧”状态,严重者甚至影响人体生物钟。
事实上,季节因素方面,也包括了过去的冬日阳光照射相对不足,人体维生素D水平相对不足,拉低了机体免疫力,多项身体机能也相对“昏睡”。
生活因素一,冬天为了御寒,人们会较偏好进食辛辣、煎炸烤食品、狗肉、羊肉、酒类、火锅等,人体易出现中医所称的“燥热”现象,影响人的精神状态和工作情绪,出现劳累、嗜睡、失眠、头晕、工作精力不集中等问题,积累而发表现为“春困”。
生活因素二,从冬至春,尽管气温回升中,但很多家庭或办公楼依旧不敢大开窗户,或者全年是空调运作,因此空气流通不畅,二氧化碳增多,大脑缺氧,加重“春困”症状。
生活因素三,都市办公族或学生们,因为长期坐在椅子上,双腿下垂,血液经常停滞在脚部,也会使脑部缺血;久坐导致的血液循环不良还能导致全身疲倦,困意浓浓,头脑混沌。
多睡觉无助解春困正是因为春困源自大脑缺氧,因此,当人们误以为出现疲倦、乏力等症状是睡眠不足造成时,就会去睡觉,但并未针对性解决问题,反而会出现精神萎靡,即“越睡越困”。
一般来讲,成年人的睡眠时间以6—8小时为宜,每天睡8个小时足以恢复体力。对于老年人来说,睡眠不要超过8小时。睡眠过多,可能造成营养障碍、气血运行不畅、筋脉不舒等现象。正所谓“久卧伤气”,没病也会睡出病来。
专家建议,尽管“春眠不觉晓”,睡觉很舒坦,但还是要作息规律,有条件者可在午饭后小睡半个钟头,睡醒后以清水擦把脸,醒神又补充精力。如果没条件午体,哪怕靠在椅子上闭目养神10分钟,也能缓解压力,让身心解乏。
四大措施最解困多睡无助解春困,那怎么能在春意融融的日子,保持每天元气满满?除了保证良好适度的睡眠、早睡早起外,合理的运动、科学饮食也能对消除春困起到一定帮助,解春困最好以下四大措施一起来。
做头皮操
每天早晚坚持进行头部按摩,能够消除大脑困倦。方法如下:用双手十指指端由前向后、由中间向两侧用力按摩10次;再短距离往返搔抓3次;最后轻缓按摩5次。
与头皮操类似的,还可以做拳头按压,释放疲惫。即拳头握紧,放在耳朵斜后方,靠近颈部中央的头骨位置,闭上眼睛,头往后仰,感觉拳头支撑着头部的力量,放松,甚至可以用手指头轻敲颈部下方到乳头的黄金三角胸腺区,可即时舒缓胸闷郁结之气,胸阔气顺,充满精神。
出行远眺
解春困,最宜加大感官刺激。春季是适合外出的季节,空闲时不妨走到户外,欣赏自然风光。多做远眺能给视觉带来良好刺激,有助消除春困。
开车或工作累、学习乏了,可以听听自己喜欢的有激情的音乐,有助于刺激听觉。
当感觉精神疲倦时,在太阳穴上抹点清凉油、风油精等,也可即时醒神,助解困乏。
饮食宜清淡
春天,饮食上应多吃新鲜、易于消化的蔬菜,如胡萝卜、荠菜、小白菜、荸荠等。烹饪时加些葱、姜、蒜等佐料,也有祛湿、促进血液循环的功效。
宜科学用脑
当头脑混沌不清时,不妨放下手头上的工作,让左脑得到适当的放松。此时可以听听音乐、做做运动,让右脑得以启用。
严重春困小心某些疾病春困到底是不是病?专家指出,一般性春困,是气候改变尤其是气温回升带来的暂时性生理现象,但有些严重春困情况,很可能是某些疾病的征兆,务必警惕并及时就医检查。
比如人困乏或睡眠不足时会打哈欠,但排除这些后,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人,如果还是哈欠不断,应引起足够重视,可能是脑动脉硬化日趋严重,血管内径越来越小,引起脑组织慢性缺血缺氧所致。据临床报告,中风病人有80%在发病前5~10天哈欠不断。
又如老年人突然出现嗜睡状态,应考虑排除脑部病变,比如脑部炎症、脑肿瘤、脑萎缩、脑动脉硬化症、脑血管疾病等。
此外,心血管问题容易影响脑供血,心脏泵出的血液,差不多有1/5供给脑组织使用。因此,如果白天总是睡不醒,要小心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或加重。
一般而言,春困发作,睡上个五至十分钟就可缓解进而较为清醒,但如果一天发作几次甚至更多,要警惕“发作性嗜睡”或“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别一味当成春困。尤其是明显出现白天困倦、乏力、嗜睡,晚上却鼾声如雷,甚至呼吸间歇性停止者,更应警惕,及早就医。
睡眠不足的危害不过,如果睡眠不足也会产生以下的危害哦:
皮肤衰老
干燥、皱纹、暗疮、色斑,晚10点到凌晨2点是皮肤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间,如果身体在安睡,皮肤就可以游刃有余地处理代谢废物。如果在熬夜,皮肤也正在张大毛孔,外界的有害物质就都吸收到皮肤上了,而且熬夜也会让人激素水平失调,诱发粉刺和暗疮等状况。
眼睛衰老
视力下降、视力模糊,熬夜时最劳累的器官是眼睛,因为眼肌长时间疲劳会导致暂时性的视力下降,如果长期熬夜、劳累,可能在某次熬通宵之后,出现视力模糊、视野有阴影或视物颜色改变。
肠胃衰老
胃疼、胃酸,甚至引发胃溃疡,胃是身体中比较敏感的器官,熬夜易使胃酸分泌过多而诱发胃溃疡,同时,在熬夜时常用的烟、浓茶、咖啡对胃黏膜也有不良的刺激。
大脑衰老
记忆力的下降、反应迟钝、头痛、失眠,大脑在睡眠中修复负责记忆的细胞,如果得不到充分的休息,这部分细胞就会损失得越来越多,导致记忆力下降。熬夜时,意味着人体负责工作的神经在加班,神经系统疲劳的后果就是消极怠工,让身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甚至头痛、失眠的情况。
免疫力衰老
身体抵抗力低,经常生病,夜间是人体生产新细胞的高峰时间,熬夜让身体持续处于消耗状态,免疫系统抵抗外界影响、修补体内组织的工作就要加倍。据调查,成年人只要3个晚上不能保证7—8小时的睡眠,免疫系统就可能降低60%。
如果不及时睡觉,意味着你的毒素没有及时排出去,长期累积,你的体内环境就会失调,自然规律会被打乱,陷入恶性循环。
健康万家行生活圈初春晒太阳去百毒俗话说,春天“百草回芽,百病复发”!复苏的不仅是百草,还有那蛰伏已久的疾病。这是因为此时自然界的阳气开始勃发。阳气充足,会冲击体内的病灶,将病邪赶出体外,而如果阳气不足或是阳气受到压抑,各种病征就会卷土重来。
有一个好办法可以养阳去百毒,那就是多晒太阳!
防白血病研究发现,住在高纬度地区的人往往太少接触阳光、紫外线B光,导致体内缺乏维生素D,因此,患白血病(血癌)风险可能要比住赤道者高一倍。
而其中关键的维生素D食物来源较少,维生素D的最大来源还是来自于皮肤接触紫外线,皮肤接触紫外线后,就会合成维生素D。
降血压让皮肤接受阳光照射可降低血压,从而降低人们患上中风和心脏病发作的风险。这是因为阳光能改变一氧化氮在血液和皮肤中的含量,进而降低血压水平。
当然,阳光和人体健康并非无限度地呈正比例关系。过度的紫外线照射会使人反应迟钝,可诱发皮肤病。
预防糖尿病适度照射紫外线有助于人体释放一种延缓肥胖和2型糖尿病发展的重要蛋白质。皮肤暴露在阳光中释放的一氧化氮在新陈代谢中扮演重要角色。这种物质在我们消化和处理食物与糖上扮演重要角色,具有预防糖尿病等有害代谢疾病的潜能。
防脑退化研究显示,缺乏维生素D的老人较一般人患脑退化症的几率高出五成。严重缺乏维生素D的老人,患脑退化症风险大增%。研究者指出,暴露于阳光下,身体便可吸收维生素D。
晒太阳指南
别因为这个方法简单就不以为然,这“晒”也是有许多讲究的。
什么时候晒晒太阳应选择上午10时前、下午3时后的时段,此时紫外线偏低,阳光较柔和。
晒多久中老人体质没有年轻人好,因此每天晒1小时、每次20—30分钟即可。中青年人身体的新陈代谢较强,钙质流失较快,需补充较多的维生素D,故而需要较长时间的日照。每天晒1—2小时左右为宜。
晒哪儿《老老恒言》有“日清风定,就南窗下,背日光而坐”的说法。为什么要背日光呢?
因为人体腹为阴,背为阳。背部有一条不可忽视的经络——督脉。督脉有“阳脉之海”之称,总督一身之阳气。把背晒热、晒舒服了,人体的阳气也就充足了,使通体调畅。中医讲“背为阳,心肺主之”,经常晒晒后背,还有强壮心肺的功能。
提醒1.老年人最好不要独自躺着晒太阳,一不留神睡着了容易着凉感冒。几个人聚在一起,边晒太阳边聊天,既能舒筋活血,又能调节情志。
2.体弱的人别暴晒,晒太阳也要讲究度,体质虚弱的人千万别晒太长时间,如果感觉不舒服应马上回屋,以免虚脱。
3.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也要适可而止。白内障患者需要戴防护镜,以防紫外线直射眼睛。
往期回顾健康万家行?春寒︱早春气温如“过山车”,千万要护好这“三处”!
健康万家行?元宵节快乐|这样吃元宵汤圆更健康!
健康万家行?土三七|误把“毒药”当“补药”,六旬老人肚大如孕妇
健康万家行?睡眠监测|这种产品靠谱吗?
支持单位:
江苏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江苏省总工会
江苏省红十字会
协办单位:
江苏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
江苏省健康促进委员会办公室
江苏省健康教育协会
医院
江苏省保健养生业协会
技术指导: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教育频道
出品
首播:周日12:10-12:30
复播:次日12:00-12:20
栏目
媒体监督
()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