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种疾病高发的今天,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除了日常注重养生以外,也经常上网搜索自己碰到的一些健康问题,以便深入了解。
昨晚的节目中,我们就选取了网上搜索量最多的三个话题:骨骼、血管、大脑,揭秘你不知道的健康知识~
「本期专家」
▼
1一个西瓜引发的“血案”
骨质疏松是罪魁祸首
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话题:骨骼健康。
临床中有这样一个经典案例:患者只不过是搬了一个小西瓜,就导致腰椎发生了严重的压缩性骨折。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1西瓜引发骨折的“幕后”人在不同的姿势下,腰椎的受力程度不同,站立时腰椎受力等同于体重,而弯腰搬重物时,腰椎的受力高达%,也就是体重的两倍多。
弯腰的时候,脊柱是前屈的状态,胸椎与腰椎结合的位置,受力较大,容易比较发生骨折。但如果椎体发生了严重的骨质疏松,骨小梁结构稀疏,就更容易发生压缩性骨折,椎体像糟木头一样,轻轻一按就是一个坑。
为了保护腰椎,在捡东西、搬重物时,一定要保持正确的姿势:先蹲下,再起身,以减轻腰椎受力。2如何远离骨质疏松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骨量都在20~30岁左右达到顶峰,如果能在年轻时多存点骨量,年老时发生骨质疏松的可能性相对就更小一些。
3自测骨质疏松风险①皱纹深
美国一项研究发现,皱纹越深的人,患骨质疏松的风险越高。这是因为骨骼就像是盖房子,光有钢筋还不行,混凝土也不能少,而胶原蛋白就相当于是混凝土,胶原蛋白少了,不仅容易长皱纹,也容易发生骨质疏松。
②五点一线
背靠墙壁,身体尽量紧贴墙面,看脚后跟、小腿、臀部、肩胛骨下、后脑勺这五点是否在一条直线上。如果不是,可能预示骨质疏松风险高。
4骨质疏松检测“金标准”若想确诊是否患有骨质疏松,医院进行全身骨密度检测,主要检测髋部、脊柱这两个骨量比较丰富的位置。如果检测结果在蓝色区域内,说明骨量正常。
年龄较大,或是绝经后的女性,如果出现了骨头疼痛、身高变矮、抽筋等症状,医院进行骨密度检测。
2动脉粥样硬化从小就开始了
错误饮食习惯增加风险
案例
21岁的小蒲突发心肌梗死,医生手术时从他的血管中取出了整整10块血栓,并放入了支架,这才将他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
21岁的年纪,怎么也会发生心梗呢?动脉粥样硬化究竟是从何时发生的?
1粥样硬化可能在1岁时就有了有研究将部分1岁左右夭折的孩子,血管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就发现了黄色的脂质小点点。这也就是说,动脉粥样硬化可能从出生后就在不断发展。
随着年龄增长,脂质沉积会越来越多,逐渐连成线,称为脂质条纹的沉积。日积月累,还会逐渐变长变大,形成斑块,里面装满了脂质,也就是胆固醇。
如果斑块突然破裂,里面的不稳定成分流出来,就会继发血栓,堵塞血管,从而造成心肌梗死。
如果有早发冠心病家族史,即父亲在55岁前或母亲在65岁前出现了明确的冠心病甚至急性心梗,那么自己就要提早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