粥样硬化的症状
1、头晕头痛
头晕头痛是脑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的信号。我们的脑组织对缺血缺氧非常敏感,因此脑动脉出现粥样硬化斑块的初期就会出现神经衰弱、情感异常、判断能力低下等一系列症状。
其中神经衰弱主要表现为头晕、头昏、头痛、嗜睡、记忆力减退、易疲劳等。
2、胸部疼痛
胸部疼痛是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的典型症状。冠状动脉是为心脏供应血液的主要渠道,一旦出现粥样硬化斑块就会影响心肌供血。
斑块形成早期体积较小,对血流影响不大,但是有可能会造成无症状心肌缺血;中晚期的斑块体积较大,会阻碍心肌供血,引发心绞痛,严重者完全阻塞血管,就会引发心肌梗死。
3、心悸、失眠
高血压病患者性情多较急躁、遇事敏感,易激动。心悸、失眠较常见,失眠多为入睡困难或早醒、睡眠不实、恶梦纷纭、易惊醒。这与大脑皮层功能紊乱及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有关。
4、记忆力减退
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早期多不明显,但随着病情发展而逐渐加重。因颇令人苦恼,故常成为促使病人就诊的原因之一,表现为注意力容易分散,近期记忆减退,常很难记住近期的事情,而对过去的事如童年时代的事情却记忆犹新。
5、耳鸣耳聋
如果出现了不明原因的耳鸣、耳聋等症状时,一定要提高警惕,这有可能预示着已经出现了早期的动脉粥样硬化或冠心病。
因为我们的内耳感受器对缺血缺氧非常不耐受,对缺血缺氧比心肌更为敏感,一旦有斑块阻碍了内耳的血液供应,很快就会引发耳鸣、耳聋的症状。
6、肢体麻木
常见手指、足趾麻木或皮肤如蚊行感或项背肌肉紧张、酸痛。部分病人常感手指不灵活。一般经过适当治疗后可以好转,但若肢体麻木较顽固,持续时间长,而且固定出现于某一肢体,并伴有肢体乏力、抽筋、跳痛时,医院就诊,预防中风发生。
粥样硬化的危害
1、动脉瘤
由于粥样斑块破坏了正常的血管壁,导致血管壁承受压力改变,被压迫的一边血管壁变薄,血管同时也因为拥堵鼓起一个包,好像随时都会炸开一样,很有可能形成动脉瘤。
动脉瘤是由于动脉管壁薄弱而发生的一种永久性肿胀疾病,在任何部位都有可能形成。
不过,发生动脉瘤最常见并且最麻烦的部位,则是在脑动脉,主动脉,以及把心脏泵出的血液带往身体其他部分去的大动脉。
2、冠状动脉疾病
因为冠状动脉是为我们的心肌供血的,一旦出现狭窄或者堵塞就会导致心肌缺血,短暂的心肌缺血可能引起心绞痛,而严重的供血中断就会导致心肌梗死,诱发死亡。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主要是在冠状动脉上形成斑块,常伴发冠状动脉痉挛,痉挛可使原有的管腔狭窄程度加剧,甚至导致供血的中断,引起心肌缺血及相应的心脏病变,并可成为心源性猝死的原因。
3、主动脉夹层
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压被堵塞,被堵塞血液因为流动就会把动脉壁内层撕破,主动脉内膜破裂,血液在压力作用下冲进主动脉壁向外扩展,这样就形成了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十分凶险的心血管疾病,由于进程非常快,多数患者在3天内就会因血管破裂而死亡,也因此,它成为患者体内的不定时炸弹。
当然,不只是动脉粥样硬化会引起主动脉夹层,高血压、妊娠、遗传因素(马凡综合症)、主动脉壁中层病变、主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炎性疾病、外伤等,都是主动脉夹层的危险因素。
预防粥样硬化的方法
1、戒烟
研究表明,尼古丁会使动脉内膜发生脂肪性病变,破坏动脉内壁,造成动脉硬化。
2、合理膳食
合理膳食,限制脂肪摄入量。不合理的膳食搭配和载脂蛋白异常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2个重要因素。减少脂肪摄入量,特别是饱和脂肪酸、胆固醇等,可以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注意“粗细搭配”,“荤素搭配”,要多吃一些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可以适当补硒。
3、合理控制体重
避免超重和肥胖。在超重个体中,即使是轻度的体重下降也能够显著改善血压、血脂、葡萄糖耐量等。
4、运动
研究表明,坚持长期从事体育运动锻炼的人比不参加运动或偶尔运动的人患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老年痴呆的发病率减少了35%,其寿命将明显地延长4~6年。
5、保持心情舒适
减轻生活精神压力,保持平和的心理心态。长期精神压力和心情抑郁等均与血浆中肾上腺素浓度升高和慢性交感神经兴奋有关,导致血管内皮功能发生异常,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