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药物在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

文章来源:脑动脉硬化   发布时间:2016-12-25 14:18:40   点击数:
  

何为动脉粥样硬化?其发病原因是什么?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组被称为动脉硬化的血管病中最常见及最重要的一种疾病。各种动脉粥样硬化的共同之处是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官腔缩小,其特点为内膜开始发生病变,然后有多种病变合并存在,包括局部脂质和复合糖类积聚、纤维组织增生和钙质沉着形成斑块,并有动脉中层的逐渐退变,继发性病变有斑块内出血、斑块破裂及局部血栓形成。

本病的发病原因目前尚未完全确定,但研究表明脂质代谢异常是本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因此如何有效控制肌体的脂质代谢,如何稳定斑块,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至关重要。

在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1激发患者的主观能动性

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使其积极配合治疗、耐心接受长时间的防治措施,比如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合理安排工作及生活、戒烟限酒、控制与本病相关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等),这在整个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过程中的地位是不可取代的。

2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

可控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常用的药物包括:调整血脂药物、降低血脂药物、抗血小板药物、溶血栓及抗凝药物等。必要时可行介入及外科手术治疗。

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为脂质代谢异常,因此降脂药物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中的重中之重,其中最具代表性是他汀类药物。

他汀类药物通过对胆固醇生物合成早期阶段的限速酶的抑制,减少肝细胞内胆固醇的合成,同时反馈上调肝细胞表面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以便加速血清低密度脂蛋白的清除。

他汀类药物有以下几方面效果:

1大大降低冠心病的死亡率

研究表明,单独应用他汀类药物控制胆固醇可减少30%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2降低脑血管病的死亡率

研究表明,单独应用他汀类药物控制胆固醇可减少30%缺血性脑卒中事件的发生;

3稳定和逆转斑块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不仅可以控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而且长期坚持服用还能使斑块逐步退缩;

4显著降低糖尿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同时,还能有助于糖尿病患者预防失明;

5降低60%以上心脏手术后房颤的风险

与所有药物相同,他汀类药物在治疗及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同时还有一些副作用:

1高血糖

他汀(尤其是大剂量他汀)可引起患者血糖异常,表现为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升高,新发糖尿病以及糖尿病血糖控制恶化等。年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JAMA,:)纳入了5项有关他汀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大剂量强化他汀治疗较中等剂量他汀治疗增加新发糖尿病风险12%。

2肌病

肌肉疾病可能算是他汀类药物最严重的不良反应,肌病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与他汀的剂量呈正比,主要表现为肌痛或肌无力,伴有CK升高至正常上限10倍以上,也可有发热和全身不适症状。肌病如未能及时发现,仍旧继续用药,则可能导致横纹肌溶解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3肝酶异常

应该注意的是他汀类药物所致的严重肝损害虽然罕见,却仍有几率发生,且不可预测,而常规监测肝酶似乎是不能发现或预防严重肝损害的。

4认知功能障碍

今年美国老年医学会科学年度会议上的一项大型回顾性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可能不能预防70岁以上老年人的主要心血管事件,不过此项研究结果却无显著统计学意义。

该项目的研究者、医院的Orkaby博士称:是否将他汀类药物作为老年男性患者的一级预防药物,目前还没有定论,但是我们的研究提示:他汀类药物对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可能是有益的,特别是80-84岁的老年人,但是75岁以上老年人是否获益还需要更多的研究。

在这之前的研究中,我们得知75岁以下患者使用他汀作为一级预防的疗效是明确的。有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可减少主要血管事件相对风险达20-30%。他汀的相对获益在多个亚组中是一致的,且高危与低危患者的心血管获益也是类似的。因此,他汀的绝对获益最大者为高危患者。同时,即便老年人存在混杂因素(如慢性疾病、营养不良和虚弱),他汀类药物的降脂及消除斑块的作用也并未因此有所削减。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虽然老年人在应用他汀类药物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对于一级预防,如果能实现其个体化治疗、评估个体差异性、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和用药过程中并存疾病的发展,那么他汀类药物对于老年人治疗及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还是显著的。

本文由医学作者晨曦为医道独家供稿,转载请注明来源!









































北京白癜风医院哪个好
白癜风在那里能治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gwbvm.com/zlyy/4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