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很多中老年人抱怨腿走路越来越无力,以前走几里地都没有问题,现在走个百八十米就觉得腿酸胀疼痛。平时还会觉得腿脚冰凉!怕冷,在家中、甚至睡觉时也要穿厚袜子保暖。很多人认为这是年龄增长后的自然现象,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其实这种酸痛现象往往预示着一种潜在的疾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这种病的特点是早期起病隐匿,而一旦到中晚期会因为肢体重度缺血,造成患肢剧痛甚至坏死,相当一部分患者不得不接受截肢手术,从而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简单地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就是下肢动脉血管严重硬化,动脉管腔出现狭窄甚至闭塞,导致供应肢体营养的血液无法通过动脉系统顺畅地到达肢体,出现下肢血液供应不足的一种疾病。如果把下肢比作一块草地,下肢动脉就是草地下的供水管,如果供水管狭窄甚至堵塞,草地就不能得到水的滋润,草就会因缺水而干枯、死亡。
高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高发的高危因素,随着下肢动脉病变程度的不同,患者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症状。
间歇性跋行是典型症状
在疾病早期,下肢缺血不重,安静状态下血供基本能满足患者的需求,患者可能没什么感觉。而当患者运动时,下肢所需要的血液量大大增加,但由于下肢动脉存在狭窄或闭塞病变,使得血液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肌肉不能及时获得运动所需的氧供和养料,肌肉开始启动无氧代谢,酸性代谢废物增加,导致出现下肢酸胀疼痛的感觉。
休息一段时间肌肉耗氧量下降,回复到安静状态,这种症状就可以缓解,但再次运动仍会出现类似的症状,这就是医学上所谓的间歇性跋行,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典型症状。
严重者需要截肢
若下肢缺血继续加重,即使在安静状态下血供仍不能满足肢体需要,那就会出现下肢疼痛,这种疼痛持续而剧烈,在夜晚或气温降低时,由于动脉收缩,血供进一步减少,疼痛会更加严重很多患者因此寝食难安,导致身体状态急剧下降,并有可能诱导心梗、脑出血等意外事件的发生。
若下肢缺血已经严重到影响肢体存活,就会出现肢体末端坏疽及溃疡,这是下肢缺血最严重的状态,表明下肢已经出现肉眼所见的组织坏死,组织坏死可能合并感染,或产生大量毒素,加重肝肾等重要脏器的负担,严重时甚至造成重要脏器的功能衰竭。
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长期得不到正确诊断和治疗,病变日益加重最后发展到肢体疼痛、坏死,最终不得不截肢,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提醒大家,尤其是中老年朋友,重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避免不可挽回的损失。
那么,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应该如何治疗?
首先必须从病因着手,严格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戒烟,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同时,应尽早到血管病专科诊治,及早开始进行抗血小板等药物治疗,或根据情况对下肢动脉做介人治疗或血管搭桥手术。
北京白癜风哪个最好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在线咨询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