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淼用多个第一回报新疆父老

文章来源:脑动脉硬化   发布时间:2017-6-18 19:49:38   点击数:
  

文图/《中国医药导报》记者刘志学特约记者李晓玲

自年11月份开始,中医院周围血管外科党支部书记杨淼,作为中组部第八批援疆专家即医院血管外科工作,至今已经过去半年多的时间了。在这8个多月当中,杨淼凭借着自己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不但完成了几百台各类手术,医院开展了广泛的人力资源建设工作,使该院在较短时间内大幅提高了相关疾病的筛查率、诊断率和临床治疗水平。

在“两学一做”教育活动中,作为一名党员,杨淼精心为患者服务,发挥了优秀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他业务上恪尽职守,工作之余还不忘心系群众、关心群众、走近群众。他深入到维族、哈族、回族老乡家里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感受浓浓的民族团结情谊。最令他难忘的是,在这8个多月中,他在为新疆人民送去健康的同时,也收获了广大人民的广泛赞誉,并深深地被他们的热情淳朴和奋发精神所鼓舞……

援疆之初,从基础培训做起

年11月,作为中组部第八批援疆专家,杨淼暂时离开了一直工作的中医院,来到千里医院,开始了全新的工作和生活。

“初到新疆的那几天,尽管此前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但艰苦的生活条件,简陋的工作环境,还是超出了我的想象;时差、气候、饮食习惯等等的生活细节,也让我有点儿不适应。”杨淼介绍说,但是,他说自己仅用了不到一周的时间,就彻底适应了新的工作环境,很快便投入了工作。“医院都有很多患者来就诊,是病都不等人,容不得你去顾忌那些不方便的因素……”

临床医疗,是一个需要密切“打配合”的工作。杨淼全身心地融入工作后没几天,杨淼就发现,医院的外科尚未分科,普外科医生没有受过专业的血管外科训练,在疾病诊断、基础治疗等方面不能胜任。然而,临床却又有许多血管疾病患者亟待治疗,每天在巨大的工作压力之下,他也感受到了自身责任的重大。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去做才能较快提高治疗水平呢?经过认真观察和分析,杨淼清楚地认识到,当务之急,必须从基础做起。意识到这些后,在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杨淼立刻在全院范围内进行基础诊疗知识普及,同时在日常会诊中培养血管外科临床医生的诊疗思维。快速有效的措施让医院在较短时间内大幅提高了血管疾病的筛查率和诊断率。

外科医师必须具备熟练的基本功。前期调研工作和基础知识普及工作开展起来后,随着工作的逐步深入,杨淼医院的年轻医师虽然在普外科工作多年,但对血管外科及介入技术却了解较少。谈及这一遗憾,杨淼感慨地说:“当前,介入治疗一直是医疗界的热点话题。介入治疗是介于外科、内科治疗之间的新兴治疗方法,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在已和外科、内科一道称为医学的三大支柱性学科。更确切地说,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治疗——就是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将特制的导管、导丝等精密器械,引入人体,对体内病态进行诊断和局部治疗。它的切口、亦即穿刺点,仅有米粒大小,手术中不用切开人体组织,就可治疗许多过去无法治疗、必须手术治疗或内科治疗疗效欠佳的疾病,比如肿瘤、血管瘤等等,适应症十分广泛;而且这种治疗方式还对病人的全身影响小、疾病恢复较快。”

鉴于介入治疗的诸多临床优势,杨淼认为必须立即在医院开展这种手术。于是,他便从点滴开始,手把手教学,将自己所学倾囊相授。经过近三个月的悉心教导,杨淼基本完成了对该院血管外科相关基础的培训课程,使当地医师已经能够独立完成穿刺、造影等基础操作。

人员培训完成后,在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科室主任的积极配合下,杨淼又组建了拥有3名固定医师、15张床位的医院血管外科。新组建的科室经过一段时间的基础建设后,旋即开展工作,目前已经收治了大隐静脉、动脉硬化、动脉扩张等相关疾病患者余人,完成各类相关手术余台。其中,为一名两岁患儿成功实施了目前疆内年龄最小的下肢动脉造影术,引起了同行业的广泛瞩目。目前,杨淼搭建起来的医院血管外科已经初具规模,其基础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越来越多的患者慕名而来,门诊量明显增长,在疆内已小有名气。与此同时,杨淼凭着孜孜不倦的忘我工作和辛勤付出精神,也促使当地血管外科疾病的基础诊疗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

大医精诚,开创多项“疆内首例”

“大医精诚”,并非杨淼用来粉饰自我的词汇,“医院的院训,已经熏陶我多年了;所以,我来到新疆后,也在援疆工作中身体力行地践行着其悠久而又深邃的内涵。”

对此,杨淼进一步诠释说:“道德经上说: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水能滋润万物而又不与万物相争。所以,一个人最美好的品行就应该如水一样。作为医生,也应该像水一样的去滋润患者。医院的院训,‘大医精诚’也包含着这些方面的意思。”

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的杨淼,目前系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会青年委员、CEC(中国血管论坛)学术委员会青年委员、SPEAK(上海周围血管腔内治疗论坛)学术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足与周围血管病学组学术委员会青年委员。他师从于国内著名外周血管疾病专家庄百溪教授,曾于年在德国莱比锡血管中心研修。多年以来,他一直专注于周围血管病的中西医诊治,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临床上擅长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颈动脉、肾动脉等外周动脉闭塞性病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动脉栓塞,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等周围血管疾病。他采用介入技术治疗血管病变,微创安全、恢复快,效果明显。

这些丰厚的学术阅历和积淀,使杨淼为新疆人民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事实上,在医院血管外科工作期间,杨淼充分发挥他在血管相关疾病方面的研究造诣,运用前沿理论和技术,完成了多例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属于“疆内首例”或“院内第一”的手术。

今年年初,杨淼与医院手足显微外科主任李鸿斌联手成功实施了目前疆内年龄最小的下肢动脉造影及骨移植皮瓣移植手术。来自新疆巴楚县的小患者晨晨(化名)的疾病始于一个小小的上呼吸道感染,随后却引发了一系列疾病——先是上呼吸道感染接着是高烧,没想到又引发了血源性骨髓炎;更为凶猛的是,这场疾病导致2岁的晨晨左腿胫骨坏死而无法站立。家人带着他辗转四处求医,先后8次手术都无法治愈。到了今年1月底,晨晨有幸医院手足显微外科,该科主任李鸿斌与杨淼联手为晨晨成功实施了目前疆内年龄最小的下肢动脉造影及骨移植皮瓣移植手术。术后不久,小晨晨恢复良好,便顺利出院了;而到医院就医之前,家里已经为他这场疾病花去了近20万元的医疗费用。

杨淼回忆说:“这孩子做完手术、恢复3个月后就能像其他孩子一样站立行走了,手术效果是非常满意的。当时,我是在全麻下为这孩子做的下肢动脉造影。从股动脉穿刺,由于患者年龄太小、血管很细,只能选择使用较细的微穿鞘,导入导丝导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显示,由于骨髓炎导致男孩三条血管中的两条闭塞,造影精确的显示了血管的走形和病变情况,为下一步手术提供了精确的指导。2月1日,手足显微外科的李鸿斌主任带领手足显微外科团队成功为孩子做了手术,将其右腿腓骨及皮瓣肌组织移植到左腿胫骨部位,使男孩恢复后能够重新站立行走。手术耗时8个小时,难度高、风险大,医院手足显微外科与外科精湛的医疗技术和团队协作精神。”

赵大爷右腿患有静脉曲张已经十多年了。平时他喜欢运动、走路锻炼身体。3个月前,他的右小腿出现浮肿,随后日渐加重。后因右小腿疼痛难忍已经无法行走而入住医院。杨淼介绍说,赵大爷入院后,CT检查显示患者右腿有深静脉血栓。为防止后期综合征的出现,杨淼在患者右腿腘静脉进行穿刺,利用新引进的血栓抽吸导管小心翼翼将其股静脉、腘静脉、髂静脉的血栓抽干净。术后第二天,赵大爷的不适症状消失,可下地行走——由此,医院一跃而成为疆内较医院之一。

除了在医院的日常工作之外,在来到新疆的大半年时间里,医院、医院、医院、新疆医院等医院同行的邀请,前去进行会诊和手术,与疆内同行开展广泛的交流,同时也将自己经年所学,普惠于更多的新疆患者。

7月16日,医院邀请,杨淼成功为一名68岁的男性患者实施了疆内首例足背逆穿介入手术治疗,使这名跛足男子避免了因糖尿病足病变而截肢的命运。据杨淼回忆,这名患者入院时,左脚已经疼痛了三个多月,而且发红肿胀,只能一跛一跛的行走。老先生一入院就告诉医生:“晚上就是不动脚也在疼,疼得根本睡不着觉。”

“手术难度在穿刺,当我们从腿部正向开通血管有困难时就会选择逆向开通”杨淼说,由于患者足背以上的血管闭塞,没有血供,血管已经没有搏动了。杨淼经过详细的检查和术前准备后,果断地为患者实施了手术。他回忆并解析说:“这台手术的难度在于穿刺。当我们从腿部正向开通血管有困难时,就会选择逆向开通。由于患者足背以上的血管闭塞,没有血供,血管已经没有搏动了。我从患者足背逆行穿刺40厘米,从腿部正向穿刺70厘米,将两根导丝在胫前动脉病变段合拢。顷刻,血流贯通足背。两小时后,患者的足部有了温度,三天后患者就出院了。”

从这个病例出发,杨淼展开了他的话题,他说:“糖尿病的并发症非常多,最常见的就是糖尿病足。由于血糖控制不好,导致神经、血管病变,使得全身血液供应不足,特别是足部,本身离心脏最远,血液循环就差,一旦脚有伤口,就很容易感染,而且很难愈合,时间久了,皮肤、肌肉发黑、坏死,甚至需要截肢。对于糖尿病人来说,脚是重点保护对象,因为哪怕是一个小伤口都需要3到6个月的护理才能痊愈。所以,我有必要借此机会提醒糖尿病患者,每年都应进行神经、血管病变等糖尿病高危足的筛查,及早发现病变、医院就诊。”

这里介绍的,只是杨淼援疆后开展的几个典型病例,对于他所取得的成就,医院院长杨成新评价说,杨淼在工作中表现积极,与各相关科室进行合作和联动,在外周血管病的介入治疗方面开创了多个“第一”,带动了这个学科的发展。

春风化雨,援疆经历我将受益一生

7月18日,杨淼穿着十几公斤的铅衣,在医院连续做了6台手术,从上午12时一直持续到下午7时,中间几乎一口气都没停歇。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信念支撑着他连续七八个小时一直站在手术台上?

提及这个话题,杨淼首先说:“这要说到我的导师——中华医学会血管外科分会委员、中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庄百溪教授。事实上,庄教授也曾多次到新疆会诊、手术。他的腰不太好,但有一次他穿着沉重的铅衣,居然连续做了8个小时手术,下了手术台,就累得趴下动不了了。这段往事对我的影响非常大!从庄老师身上,我学到了踏实、诚信和坚韧的毅力。”

除了老师们的言传身教之外,杨淼说,让他在从医过程中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还有患者,尤其是来到新疆之后,新疆各族群众的深情厚谊,让他感触良多。“患者是最好的老师。他们身患疾病之后,大多会陷入人生的灰暗时期,但他们面对疾病大多采取的坚强乐观、积极面对的人生态度,也时刻感染着我,让我克服援疆工作中的种种不便和不适应,尽可能地把自己所学,奉献给热情好客、豁达豪爽的的新疆人民……”

“更重要的是,医院的领导对我们这些援疆专家的殷切关怀和鼎力支持,更是我毫无后顾之忧地潜心工作的最大动力。”杨淼介绍说,前不久,中医院院长唐旭东、副院长刘婕、人事处长温艳东等其他专家抵达新疆,看望了该院在新疆的三名援疆专家,鼓励他们尽职尽责,发挥技术特长为当地患者服务。唐旭东院长向医院党委书记丁欣萍表示,新疆是西北边陲,中医院会按照中组部的要求,大力支持援疆工作,为医院派出的援疆专家提供坚强的后盾,以让他们发挥各自应尽的职责。不仅如此,医院的领导和专家医院进行义诊、培训、讲座等活动,给予当地及时的人才培养和技术支援。杨淼的老师中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庄百溪教授也表示,医院派出了最优秀、品质好,经过严格国外培训的医生支援西部建设,将外周血管治疗技术传播过去。

医院医院领导,也给了杨淼等援疆专家大力支持,“医院领导的支持和关怀,我们这些援疆专家,可以说什么工作都无法开展。所以,医院给予我们的帮助、支持和生活上的妥帖关怀,表示衷心的感谢!医院领导和同事,以及新疆人民的深情厚谊,将是我这段援疆经历中铭记一生、受益一生的珍贵财富……”

与此同时,在大半年的援疆工作中,杨淼在专业领域也获得了丰硕的成就:在血管外科高峰论坛暨第六届新疆血管外科学术会议上,杨淼所作的《深静脉血栓使用抽吸导管一期抽吸对于静脉瓣膜功能的保护观察》学术报告,引起与会专家们的高度







































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在哪里
北京治白癜风的费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gwbvm.com/jbzz/7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