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医案解第二十九辑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文章来源:脑动脉硬化   发布时间:2018-2-9 6:39:37   点击数:
  点击这里,寻找志同道合的中医人!

本期为大家带来了一则较难治的外科病案。

经过几日的思考,相信大家对这则病案已有了自己的见地。

本栏目开设的目的在于引导大家分析,开拓临床思路,在不违背中医辨证论治原则的基础上,大家各抒己见,观点相互碰撞,可以说无对错之分。

提供的所谓“正确答案”无非是已经临床验证的众多思路之一。

中医的奇妙之处在于,虽各家侧重径庭,着眼相异,遣方用药皆有不同,但临证中常常可以殊途同归。

患者刘某某,女,82岁。

主诉:双下肢发凉麻木疼痛肿胀3年。3年前出现双下肢怕冷、发凉、麻木、肿胀,后间歇性跛行及静息痛,超声示:双下肢股动脉、腘动脉内膜增厚。左下肢股动脉硬斑形成。双下肢股动脉、腘动脉、足背动脉血流流速正常。于年3月4日入院。平素喜肉食,时口干喜温饮,二便调,夜寐易醒说胡话,舌淡,苔白中根厚腻,脉滑。

辅助检查:血尿常规、血糖、肝肾功能基本正常。血脂:甘油三酯2.3mmol/l,血总胆固醇5.5mmol/l,高密度脂蛋白0.66mmol/l,极低密度脂蛋白0.83mmol/l。

专检:双足肤温低,色青紫,轻度肿胀,触痛明显,足背动脉波动减弱。

本案节选自《阙华发教授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脱疽验案》(《四川中医》年第29卷第3期,作者:何英等),是中医内外合法治疗下肢血管病的一则验案,本病可归属于中医“脱疽”范畴,血瘀是病机核心,是连接因虚感毒邪,邪气致瘀,瘀久化腐的枢纽。治疗上活血化瘀法可“截断扭转”,阻断疾病发展。针对病因的不同结合清热解毒利湿、温补脾肾、化痰软坚等法,遵循脱疽分期,调整治疗主次侧重,调理脏腑功能,条畅气血运行,驱邪扶正,方可药到病除。“若欲通之,必先充之”,在活血化瘀时重视补益脾胃,气血充盛方能畅行脉中,活血过猛,易于伤正,辅以益气养血之品,使祛瘀而不伤正。

阙师辨为痰浊瘀阻证,拟化痰活血,温补脾肾。

处方:生黄芪15g,党参15g,苍白术9g,茯苓30g,姜半夏9g,陈皮6g,当归9g,赤芍15g,丹参30g,仙灵脾15g,桂枝9g,夏枯草15g,枳实15g,熟附子9g,肉桂6g,枣仁15g,牡蛎30g,珍珠母30g,炙甘草9g。

外用三七粉、冲和膏。

2周后,诉双下肢发凉、麻木、疼痛稍减,舌淡,苔白中根腻,脉滑。前方加路路通30g,忍冬藤15g。4周后,家属诉仍有夜寐胡言乱语,前方加瓜蒌12g,白芥子12g,海藻15g,磁石30g。随证加减治疗半年双下肢发凉、麻木、疼痛基本消除,夜寐转安。按: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以患者高龄、高血脂、多伴心血管疾病、大中型动脉血管受累为特点。阙教授认为本病病因病机为老年脾肾不足,思虑或嗜食肥甘,损伤脾胃,酿湿生痰,痰阻气机,气滞血瘀,血脉瘀塞。痰浊、瘀血互结于经脉为其病机特点,化痰活血为基本治则。《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又老年患者脏腑亏虚,补脾助化痰散结,温肾助活血通脉。故治疗上针对标本缓急,协调化痰活血、温补脾肾药力。化痰散结取法六君子汤、二陈汤,活血化瘀取法桃红四物汤,温肾取法右归丸。瘀久化热,热盛肉腐而成坏疽,以清热解毒、活血通络为先,参照糖尿病性肢端坏疽急性期治疗,所谓异病同治。本病药用海藻、白芥子、牡蛎化痰软坚散结,忍冬藤、丝瓜络等清脉通络药,缓消痰瘀。外治方面用三七粉、脉血康活血药促进络脉畅通。

浏览往期内容,请按以下步骤操作↓↓↓↓↓↓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白瘕风
北京治白癜风哪个医院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gwbvm.com/jbzz/8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