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疾病的科学防治

文章来源:脑动脉硬化   发布时间:2018-5-15 1:31:46   点击数:
  

心脑血管疾病

的科学防治

一、正确认识心脑血管疾病

1.什么是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主要是指心脏与脑的动脉血管发生硬化而引起心脏和脑的缺血或出血的疾病。

心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供血不足而发生的心脏病,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其临床表现为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与猝死等。

脑动脉硬化引起的脑组织缺血、坏死(脑梗死)和脑部病变的血管破裂造成的脑出血,统称脑卒中。

2.什么叫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主要是指心脏的动脉血管发生硬化而引起心脏的缺血或出血的疾病。

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其发病原因主要是动脉硬化。动脉硬化即动脉血管内壁有脂肪、胆固醇等沉积,并伴随着纤维组织的形成及钙化等病变。这种病变发展至心脏冠状动脉时则形成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和急性死亡)。从正常动脉到无症状的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管狭窄,需要十余年到几十年的时间。需特别提出的是从无症状的动脉硬化到有症状的动脉硬化,如冠心病或中风,却只需要几分钟。很多病人因毫无思想准备,也无预防措施,因此,死亡率很高。

3.什么是脑血管疾病

脑血管病,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脑动脉系统与静脉系统发生病理改变所造成的疾病。

在这类疾病中,以脑动脉系统疾病最常见,且好发生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其病情特点是发病急、变化快、病情重、危险大。

由于脑的血液循环障碍直接影响脑组织,致使脑细胞发生功能紊乱或不可逆性病变。病人常出现头痛、头晕、呕吐、意识障碍,严重时可出现失语、偏瘫、大小便失控等症状和体征,重者可致死亡。

5.脑血管疾病包括那些疾病

脑血管病分为三大类:出血性、缺血性及其它。脑血管病包括以下疾病:

(1)出血性脑血管病

①蛛网膜下腔出血:多数是由于各种动脉瘤、血管畸形、颅内异常血管网或其它原因所致,也有小部分原因不明。

②脑出血:以高血压性脑出血最多见,其它尚有继发于脑梗塞的出血、肿瘤性出血。血液病、动脉炎、药物(如抗凝剂、溶栓药)、脑血管畸形或动脉瘤及其它原因也可引起脑出血。

③硬脑膜外与硬脑膜下出血:多由外伤引起,尚有其它病因导致的。

(2)缺血性脑血管病

①脑梗塞:包括多种原因导致的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栓塞及其它。

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常指脑缺血时间短暂,或一过性发作,一般不留后遗症,但反复发作者可以有脑梗塞;脑供血不足,是指脑组织的动脉灌流量低于维持正常功能状态,达到一定程度引起症状,如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晕厥等。

(3)其它

脑-面血管瘤病,颅内-外血管交通性动静脉畸形(瘘)、多种脑动脉炎、脑动脉盗血综合征、脑动脉硬化、颅内静脉窦与脑静脉血栓等。

6.为什么说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无论冠心病还是脑卒中,他们共同的病理基础都是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后果,脑卒中是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后果。

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很复杂,除高血压外,脂质代谢紊乱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大动脉与中动脉的血管壁内出现脂质沉积,形成分散或成片的粥样斑块,这就是动脉粥样硬化。由于粥样斑块的形成,导致动脉管腔狭窄,使脑及心肌组织的血液供应减少,致使组织缺血、缺氧;血小板凝聚性升高,血粘度增加,血流缓慢,可在狭窄的动脉内形成血栓,导致缺血性脑卒中、心肌梗死发生。冠心病与脑卒中由于有共同的病理基础,也可同时合并存在。故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防止其发生发展,对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有重要意义。

7.动脉粥样硬化是怎么回事

动脉粥样硬化是指人体动脉血管内膜沉积了脂质。如果把具有这种病变的动脉纵向剖开,可以看到内膜的某些局部有脂质沉积,形成斑块,结果使内膜表面凹凸不平,可见斑块凸出于管腔内,有的还伴有钙化和纤维化形成。同时,血管壁的平滑肌细胞及纤维基质成分增殖,斑块部位的动脉壁增厚、变硬,如果剖开斑块,内部的坏死组织与沉积的脂质形似粥样,故称为动脉粥样硬化。由于内膜增厚,加上纤维化和钙质沉着,使血管变硬,管腔变窄,弹性也减低。如果将动脉比喻为水管,那么动脉粥样硬化就像是水管内壁沉积了一块一块的水垢,通道逐渐变窄,严重时可以阻塞血流。

8.心脑血管疾病遗传吗

心脑血管疾病与遗传是有一定关系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而动脉粥样硬化又与内分泌功能失调、饮食结构不当及家族因素(如吃的过咸等)有关。科学家发现大约每人中就有1人其动脉粥样硬化是通过基因缺陷遗传的。有这种遗传缺陷的人,其身体细胞膜上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数目减少,致使低密度脂蛋白结合的胆固醇不能进入细胞内被利用,从而滞留在血液中,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目前虽然已经发现这种基因缺陷,但还不能肯定动脉粥样硬化是遗传性疾病,只能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和遗传因素有关,还有其它致病因素的综合作用。

据调查表明,高血压病发病具有明显的家族倾向性,有一定的遗传性,即如果上代人中患高血压病的较多,那么下一代人中患高血压病的危险性也较大。如果父母双方均患高血压病,其子女的高血压病患病率可达45%;而相比之下,父母双方均无高血压病子女其患高血压病的患病率仅为30%。许多报道认为,同卵双胞胎的血压值接近,他们患高血压病的一致率也远高过异卵双胞胎。遗传虽和高血压病有着密切关系,但这种遗传并非如某些血液病为单基因遗传,高血压病遗传为多基因遗传。

遗传性高血压患者有两种类型的基因遗传:①具有高血压病主基因,随年龄增长必定发生高血压。②具有高血压病副基因,这些人如无其他诱发高血压病的因素参与则不发病。但目前如何检测出这些遗传素质还是很困难的。

应当特别提出的是有些不是遗传基因导致的,而是继承了家族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导致的。再说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既是有遗传基因的人,如果采取了健康的生活方式,就可以不发病或晚发病。

9.便秘对心、脑血管病患者有哪些危害

(1)可引起脑出血。当高血压病人发生便秘时,因为排便用力过猛,可使心跳加快,心脏收缩加强,心搏出量增加,血压会突然进一步升高。当压力超过了血管承受能力时,则血管破裂,发生脑出血。临床发现,许多脑出血患者是由于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因大便干燥,用力排便时突然发病,不省人事而摔倒在厕所里。

(2)可引起脑中风(脑栓塞、脑血栓、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因为高血压、动脉硬化等患者,如果便秘,排便费力或用力过猛,腹压升高,会导致血压骤然升高及心跳加快,造成脑血管破裂(脑出血)或堵塞(脑栓塞),使脑血液循环障碍,形成部分脑组织缺血、水肿、软化等病理改变,导致神经功能损害,从而出现一系列中风症状,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偏瘫)等。故常见一些中风病人,都是发病于上厕所排便之时,甚至昏倒在厕所里。

(3)可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冠心病患者便秘时,由于排便费劲,排便时间过长,用力过猛,造成腹压升高,使心跳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则易引起“排便性心绞痛”,甚至发生心绞痛性晕厥,或导致更为严重的心肌梗死,或心脏室壁瘤破裂等并发症。

可见,心、脑血管病患者,不仅要注意科学治疗心脑血管病本身的同时,要注意防治便秘。对已经发生脑出血、脑中风、心肌梗死的病人也一样,因便秘可再次诱发出血、中风、梗死的发生。故应保持大便通畅,以防因便秘造成心、脑血管病意外的发生。

二、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情况

冠心病是世界尤其是西方国家人群死亡的主要死因。自年以来,心血管疾病就成为美国与某些工业化国家因疾病死亡的头号杀手,死因中70%为冠心病。年美国心脏病协会报告,在美国每33秒钟就有一个美国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尽管从60年代开始,美国冠心病的死亡率以每年平均3%的幅度下降,但目前冠心病仍居美国人患病死因的首位。年美国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为人,占总死亡人数的42.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工业化国家冠心病所致死亡率,北爱尔兰最高,男性/10万,女性/10万;日本最低,男性38/10万,女性13/10万,两个国家比较,冠心病所致死亡率相差10倍。世界卫生组织(WHO)年报告,全世界万人死于心肌梗死和脑卒中。欧洲74岁以下人口中,40%死于心血管疾病。我国年有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每13分钟就有一个中国人被脑卒中或心肌梗死夺去生命。如-年15年间,北京市35~44岁男性(白领、骨干、精英)心肌梗死的死亡率增加%。近年来,侯耀文、古月和高秀敏的英年早逝只是众多悲剧中引起人们







































北京看白癜风医院地址
白癜风的治疗原则

转载请注明:http://www.gwbvm.com/jbzz/8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