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VBKCa31通道在巨噬细胞极化中

文章来源:脑动脉硬化   发布时间:2018-9-27 16:06:45   点击数: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导致斑块的破裂和血栓栓塞,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和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最新的证据表明髓系细胞是动脉粥样硬化损伤的主要细胞成分,并且在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最终导致斑块的不稳定。根据其表型和两种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环境,巨噬细胞可被分为两种极化类型,即经典活化的M1型(促炎型)和选择性活化的M2型(抑炎型)巨噬细胞。近期有研究表明促炎性巨噬细胞的失衡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和不稳定性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而钙激活钾通道KCa3.1与巨噬细胞的激活和功能的发挥关系密切,但其在巨噬细胞极化过程中的作用仍不明确。近日,有研究人员对KCa3.1通道在巨噬细胞极化的转录调节方面的作用以及其与斑块不稳定性之间的联系进行了探究。

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作用下,人类单核细胞可分化为巨噬细胞,γ干扰素和脂多糖的作用使巨噬细胞向促炎性M1型细胞极化,白介素-4的作用使其向M2型巨噬细胞极化。研究人员通过联合部分结扎载脂蛋白E敲除小鼠的左肾动脉和左颈总动脉诱导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模型。在人类单核细胞分化为巨噬细胞的过程中观察到KCa3.1蛋白表达的明显上调。在巨噬细胞极化的过程中,阻遏KCa3.1蛋白明显减少了促炎基因的表达。进一步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阻遏KCa3.1蛋白通过下调转录因子-1的磷酸化信号的传递及激活抑制了巨噬细胞向M1型的分化。在动物模型中,KCa3.1通道的阻断治疗明显减少了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及腔内血栓的发生,减少了动脉粥样硬化损伤中M1型巨噬细胞的相关标志物的表达,增加了M2型相关标志物的表达。

图:颈动脉损伤动脉模型组织病理学分析;TRAM-34为KCa3.1的抑制剂

总的来说,阻断KCa3.1蛋白通过抑制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抑制了进展期动脉粥样硬化的不稳定性。

来源:ArteriosclerThrombVascBiol.;37:-.

精彩内容,请







































中西医诊疗白癜风
北京白癫风医院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gwbvm.com/jbzz/9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