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科10月份第一周专科学习要点动脉

文章来源:脑动脉硬化   发布时间:2022-7-9 20:27:49   点击数:
  

血液透析科10月份第一周专科学习要点

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护理操作指南(P67-70)

动脉瘤或瘤样扩张

动脉瘤是动静脉内瘘使用中常见并发症之一,内瘘吻合部的静脉侧在内瘘手术后数月或数年发生扩张,伴有波

动,称为动脉瘤样扩张或真性动脉瘤,瘤壁为动脉化的静

脉血管壁。

(一)原因

1.持续高血压、动脉硬化或静脉压增高。

2.内瘘吻合口过大,瘘口血流速度高,压力大。

3.吻合时过多剥离血管外膜,使吻合口失去收缩功能。

4.内痿使用过早,血管壁薄,穿刺对血管内膜损伤。

5.长期区域式穿刺、穿刺技术不佳或压迫止血不当,血液渗漏或血肿形成。

(二)临床表现

1.内痿血管隆起,管腔粗大,呈球状、条块状或囊状,易发生于吻合口后静脉或反复穿刺部位。

2.大部分无症状,但瘤体过大可引起胀痛,并有破裂和大出血的风险。

3.瘤内部血液形成漩涡,易形成血栓。

4.血管表面的皮肤受压变薄可出现色素脱失甚至破溃。

(三)评估

1.视诊内瘘血管粗大隆起,外观呈球状或囊状,明显粗于周围血管,部分病人血管迂曲,侧支血管建立扩张。血管表面的皮肤变薄.

2.触诊一般仅有梭形或囊状较为柔软的血管局域扩张;由于狭窄引起的会表现为球形或条块状扩张,张力增高,血管迂曲,瘤体可触及明显搏动,其狭窄近心端震颤增强。

3.听诊血流杂音低沉柔和;由狭窄导致动脉瘤的近心端血流杂音增强。

(四)护理原则

1.选择合理的穿刺方式

(1)由于局域穿刺引起瘤样扩张的病人,首先避免穿刺该区域,改为绳梯式或扣眼式穿刺,如果穿刺长度不足,宜选用扣眼式穿刺,避免瘤体进一步扩张。

(2)由于狭窄导致的动脉瘤,易在瘤体内形成血流涡流,增加血栓形成风险,评估瘤体张力大小及破裂风险,建议及早干预处理。

2.避免内瘘未成熟提前使用。

3.正确的按压方式早期在瘤样扩张形成之前,尽量避免弹力绷带环扎止血,防止动脉瘤的发生。一旦动脉瘤形成,瘤体张力较高者,增加按压止血力度和压迫面积;同时避免力度过大、时间过长导致震颤消失。

4.对于吻合口较大,内瘘流量较高者,可用弹力护腕局部保护和防止动脉瘤继续增大,避免磕碰、抓挠等损伤。对于动脉瘤瘤体较大,尤其是有破裂风险时,应尽早手术干预。

更多内容

敬请期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gwbvm.com/lctx/139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