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中
4个月前,87岁的周大爷左小腿出现轻度肿胀,渐渐的腿脚不利落,走路像针扎一般疼痛,脚趾颜色也越来越黑。1周前,周大爷被家人送到四川医院血管外科,被诊断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需要手术治疗。单纯的开放手术或介入手术都不能完美地解决周大爷的问题,医生最终为他制定了“复合手术”(又名“杂交手术”)方案,即在同一天同一手术室接受介入微创手术和开放手术。据了解,这是成都五院第一间复合手术室开展的第一台复合手术。该手术室也是成都西部开放的第一间复合手术室。4个月,差点“耽误”了老人一条腿
周大爷没事就要出门遛个弯,找老伙计“摆龙门阵”。但是,从4个月前起,他的腿就有点“扯拐”。
周大爷回忆,最开始他的左小腿有些浮肿,他以为是累着了,想着泡泡脚,休息一下就没事了。但没想到,浮肿不但没消,还开始有疼痛感,像针扎一样。同时,周大爷走路的距离也越来越短,从几百米到几十米,最后只能躺在床上。最难熬的是夜里,持续不断的针扎样痛让老爷子感觉如同受刑一般。1周前,周大爷发现,自己的左脚脚趾皮肤出现水疱破溃、变干发黑,他和家人这才引起重视,医院诊治。周大爷被初步诊断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医生医院,否则有截肢的风险。
短短几个月时间,一条腿怎么就保不住了?80多岁了,截了肢可怎么生活?
另辟蹊径,“复合手术”成上佳选择
在成都五院血管外科,医生发现周大爷左脚第4、5脚趾之间已经发生坏死,脚背发凉,也摸不到血管跳动。通过下肢动脉CT造影检查提示,周大爷的血管存在严重粥样硬化,且左下肢动脉血管从肚子一直到膝关节(髂动脉开始到腘动脉)都堵住了,血流无法通过。用医生的话说,就像庄稼缺水会干旱枯死一样,一旦血流无法通过血管到达远端,小腿和脚就会因为缺血而发生坏死。
医生马上与周大爷的家属进行沟通,并告知单纯止痛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能“治本”的是开通老人左下肢动脉血管,让血流顺利到达小腿和左脚,这就需要手术治疗。
那么,选用开放手术还是介入微创手术呢?医生制订了一个大胆的手术方案:集开放与介入于一体的“复合手术”。
原来,周大爷被堵住的血管包含髂动脉、股总动脉、股浅动脉,任何单纯的开刀或介入手术方式都存在弊端。据血管外科姚佐懿医生介绍,髂动脉位于下腹部,位置深,如果开刀手术就会开腹,切口大,创伤大,手术风险高,且需要桥接的人造血管长,远期效果差;股总动脉跨越了髋关节,如果通过介入手术植入支架,随着髋关节的屈伸活动,支架容易堵塞甚至断裂。另一方面,股浅动脉与股总动脉直径不一致,目前没有同时适用于股总和股浅动脉直径的支架,就算勉强植入支架,其也会遮挡对下肢供血非常重要的股深动脉。因此,保留股深动脉对于下肢动脉手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杂交手术”可以在股浅动脉开口到股总动脉这一段开刀剥除斑块和内膜后重建血管,避免了支架跨关节和支架遮挡股深动脉。同时,还可以扩大股深动脉开口,保证股深动脉血流。在髂动脉和股浅动脉这一段,通过介入手术植入支架,避免了大切口、大创伤,降低了手术风险,保证了远期疗效。
左图:术前,患者动脉CT
右图:术后,患者动脉CT
开通血管,老人恢复良好
在手术室、麻醉科、介入室团队的支持下,血管外科医生在复合手术室为周大爷实施了手术。姚佐懿医生介绍,复合手术室可以同时开展介入和开放手术,患者做两种手术不需要更换手术室。
术后第二天,周大爷的腿便不再疼痛,且双脚是暖和的。他对医生表示感谢:“等腿好了出院了,我要去告诉老朋友们,我的腿是血管外科医生给救回来的。”目前,周大爷的病情较为平稳。
据了解,这间复合手术室是成都五院投入近万元打造的第一间复合手术室,也是成都西部第一间复合手术室。它可以满足血管外科、心血管内科、心脏大血管外科、神经外科、神经内科、骨科、妇产科等多个不同专业的需要。其利用介入手术的微创性和便利性,借助传统开刀手术的优势,可以处理很多难度大、风险高的疾病,攻克一些以往的手术禁区。
图文:魏巍
编辑:刘立夏徐秉楠
审核:曹政
喜欢就告诉我们您“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