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2月远程会诊接诊了1位浙江83岁男性脉管炎患者,患者脑梗后偏瘫,卧床6年,最初可以短距离行走,1年前右足开始溃烂,,接诊前3个月左足足趾坏死,足背部红肿,足底紫暗,足部温度低,静息痛重.照片所见病人消瘦,饮食欠佳,因疼痛严重影响睡眠.自发病家属一直积极治疗,但病情一直在进展.我告知家属,病人年龄较大,身体状况较差,治疗的疗程会很长,还有老人容易出现的并发症,比如心脑血管的疾病.以我的临床经验,这样危重的病人一般都不会给我治愈的时间就会离世,虽然发病只有1年的时间,可是我清楚病人血管内的硬化斑块形成不会少于5年.现在已是病入膏肓.病人从2月下旬开始治疗,一共用了3个半月的中药,在治疗期间病人足部的坏死从湿性转为干性,疼痛有所减轻,睡眠已经有好转,但是足部的坏死一直在蔓延.最后一次家属传照片时,病人的状况已经垂危,我告知继续用药的意义已经不大,家属仍坚持,不放弃.不到一周的时间,家属告知,老人已经离世.虽然我已经预见到老人将不久于人世,但我仍然很心酸,老人在他人生走完的这最后的2年里,一直在备受病痛的折磨.非常惋惜我也无力回天,如果病人不是这样危重,如果病人能早点医治,如果病人身体状况还好,如果病人的年龄再小10岁,如果……..
我这里想说的是,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病人发病年龄在45岁以上.超过60岁的老人开始出现有下肢寒凉,间歇性跛行,足趾或小腿麻木,或患有脑血管病人后遗症偏瘫的病人等.这都是下肢动脉血管缺血的初期表现,血管内已有硬化斑块形成,此时大多不会引起病人和家属的注意,因为保暖或休息后症状即会缓解,即使是能及时就医,医院没有血管外科,就诊时都会误诊为风湿,缺钙或老寒腿来治疗.无论是接诊医生还是家属都不会考虑让患者做个血管彩超检查,考虑是否患了脉管炎.无法确诊就没有对症治疗的可能.病情延误1-2年或几年后,动脉缺血症状逐年加重,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弹性的降低,硬化的程度越来越重,有些患者腹主动脉弓已经形成硬化斑块.血管闭塞的程度加重,进而会出现疼痛或脚趾变颜色,行走困难等.此时误诊的几率就小了很多,大多医院的血管外科西医治疗.首先采取的扩张血管药,不管病人是气虚证还是寒凝证.如扩张血管无效就要球囊扩张或血管内放置支架或人工血管的置换.,这几种疗法都不能奏效时,病情很快发展至第3期,下肢或足部趾端坏死.此时病人身体状况差,血管的闭塞程度达到60%以上,硬化的血管无法再恢复弹性.此时的西医除了截肢没有任何办法.在家属和病人都不能接受截肢手术后,再寻求中医治疗,此时,真的为时已晚,脉管炎长期的疼痛夜不能眠以致病人极度虚弱.如再有高血压或糖尿病,或心脏病史,病人都不会给我治愈的时间,因为病情重,病程长,身体状况差,能够坚持到整个疗程下来治愈的几率就比较小了,再高明的医术也无力挽狂澜之力.
所以在这里建议大家对于家里的老人出现上诉症状时,要考虑是否患了脉管炎,要及时就诊确诊医治,不要延误.早期的中医治疗治愈率高,动脉供血改善快,病情复发率低.费用小,病人无痛苦,家属减轻负担,患有偏瘫的病人更要及时的中药调理,偏瘫的一侧肢体因为活动受限,首先会影响动脉的供血,并发脉管炎的患者居多.要及时辩证施治调理改善动脉供血,适当的功能锻炼保暖,以保证肢体的血流通畅,才有可能不会并发脉管炎.还有下肢经常有肿胀或沉重感的老人也不要误认为是肾病或是受凉所致,有可能会是静脉回流障碍或静脉血栓形成,要及时的做血管彩超检查,以便尽早确诊,尽早治疗,尽早痊愈.
此文为王铁伟医生原创,如有引用须征得本人同意.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