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脑梗死病人80%以上合并有下肢动脉硬化,80%的动脉硬化病人都合并有心脑疾病,下肢动脉硬化在55~70岁人群中发病率可高达17%,“保肢治疗”需求尤其在老年男性中更为迫切。
1“三高”人群易患下肢动脉硬化医院肖院长介绍,很多老年人会出现活动后腿部酸痛,走路一瘸一拐,常习惯性地把这种酸痛归咎于缺钙或者认为是因为受凉,“老寒腿”发作。实际上这种现象是由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所引起的。
动脉硬化是一种累及全身动脉的疾患,它不仅可累及心脑血管,而且还会累及内脏和肢体动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常发生在“三高”(即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人群中。
由于大多数患者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缺乏足够认识,仅有三分之一的患者能够在医院接受治疗,有些患者常常因延误治疗而被迫截肢。
近年来,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发病率逐年升高,在55岁—70岁人群中发病率可高达17%。
2忽视早期治疗或面临截肢肖院长表示,患者起初常会出现“间歇性跛行”,即在步行一段距离后出现小腿肌肉酸痛,坐下小憩酸痛感缓解,但再次行走后又会疼痛。而到了病程后期,即使静止不走患者也会感觉下肢疼痛难耐,并在夜间和冬春季节气温较低时表现明显。如果忽视早期治疗,轻则可能面临截肢的悲剧,重则甚至危及生命。
对此,医院提出了从早期预防诊治到后期规范化护理的一系列专业化理念。医院一方面通过多普勒检查、彩超检查对疾病进行早期筛查,另一方面,采用中药汤剂、散剂外敷、汤剂熏洗等中医方法配合治疗,并采用西医的血管扩张理论,配以选择西医中适合患者的的组织疗法、抑制疗法、物理疗法等治疗方式给予治疗。
治疗原则旨在疏通堵塞的血管或建立血管的侧肢再循环,使下肢血液能够顺利的循环起来,从而改变下肢肢体的内环境及外环境,补充必要的肢体营养,改善下肢皮肤和机体的机能,达到血管再生、恢复正常的机体机能。通过1-3个治疗周期,患者均能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更多疑问请咨询-,周围血管科的专家将会及时为您解答哟!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