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总是觉得冷

文章来源:脑动脉硬化   发布时间:2021-3-25 7:32:32   点击数:
  全国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 http://www.tlmymy.com/

随着冬日来临,天气变得越来越寒冷。即使大家几乎都已裹上了保暖的衣物,也时不时能听见有人感慨自己冷得瑟瑟发抖。有的人似乎“天生”就比其他人更怕冷。更有甚者,无论在何种天气、什么样的季节,都感觉到寒冷——而这背后,实则是有其根本的科学原因的。

在《37℃→36.5℃》一文中,我们已得知现在人类的平均体温为36.5℃左右,这一数值自年首次被记载以来,以平均每10年降低0.03℃的速率变化。而关于人类体温,有趣的还不只有在“越来越冷”。

首先,在一天24小时之内,体温是一个会一直变化的值,其差异高达0.5℃。以静息体温来看,它会在下午6点左右达到峰值,在凌晨4点左右降到最低。其次,身体的不同部位也有不同的温度。年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温度最高的是直肠——在36.3-37.8℃之间,紧接着是鼓膜(35.8-37.5℃)、尿液(35.6-37.6℃)和口腔(35.0-37.4℃),而常用于测量体温的腋窝,则是身体最冷的部位——温度范围在35.0℃到36.9℃之间。

科学家认为,以下这四个因素会影响我们的体温,同时也可能是有些人总是怕冷的原因。

解剖学

男性和女性的静息基础代谢率(静止时消耗的能量)以及脂肪分布是不同的,因此他们会产生不同的热量以维持身体的温暖。

首先,平均来说,男性的静息基础代谢率比女性更高。据研究发现,无论从绝对数量还是相对体重来看,男性都有着明显更高的肌肉量,因此会自然地产生更多的热量来保暖。

与此同时,具有抵御寒冷和保持体温的脂肪层在男性和女性体内的分布不尽相同。女性的手臂和腿部的皮下脂肪厚度男性的两倍,所以来自肌肉的热量更难,或者说需要更长时间,才能抵达皮肤中的温度受体。这种特点或许可以解释为何平均而言女性更经常感到寒冷。目前,科学家还不清楚一旦处于一个舒适的温度,女性的这种脂肪分布是否能让她们更长久地保持温暖。

激素

与男性相比,在一系列与生理期有关的激素的影响下,女性的基础体温会呈周期性的变化。比如每个月在排卵之前,女性平均体温为35.9℃,但排卵后的几天最高可达36.7℃。

还有一些性激素会与调节体温的系统相互作用。例如,雌激素会加剧血管舒张,血管的扩张有助于降低体温;而孕酮则会使体温升高。已经有研究表明,口服避孕药中因含有人工孕酮,会导致服用者的长时间维持在较高的温度上。

虽然男性体内较高的睾酮水平似乎并不会直接改变身体的温度,但它或许能导致一个用于感知寒冷的受体的灵敏度,从而削弱了男性对寒冷的感知能力。

健康状况

耐寒能力的降低或增强也与一些疾病和身体状况有关,常见的例子有雷诺病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雷诺病又称肢体动脉痉挛症,这是一种女性以及生活在寒冷环境中的人们更容易患的疾病,它会导致身体某些部位(尤其是手指和脚趾,同时也可能影响耳朵、鼻子和乳头)变得冰冷和麻木。

雷诺病的一些常见症状:由于血液流动受限,皮肤颜色可能会变白(上);有时在血管的反应下皮肤也可能变成蓝色(中);当血液回流时皮肤可能变红(下)。

图片来源:nhs.uk

通常情况下,患病者虽然不会感到通体冰冷,但受影响的部位或能产生严重的疼痛感。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现象,是因为在出现了这类症状的区域里,小血管迅速的收缩。这种症状可以通过避免寒冷,以及避免受焦虑和紧张等刺激来加以改善。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另一种让人感到寒冷的疾病。它影响的是颈部的甲状腺,使其无法产生足够的激素来维持能量水平和体温。这种病症可以通过合成激素来加以治疗。

血管问题

动脉硬化。

图片来源:apollosugar.

转载请注明:http://www.gwbvm.com/yhzl/122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