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动脉硬化rdquo的元

文章来源:脑动脉硬化   发布时间:2021-3-27 23:52:22   点击数: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居民的血脂水平总体在逐年升高。平时大鱼大肉,抽烟喝酒,熬夜加班,又缺乏运动、作息不规律……都是高血脂的危险因子。

高血脂,是最隐秘的“无声杀手”,平时不痛不痒,没有明显症状,很多人都不以为然,却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罪魁祸首!一旦病发,非死即残的病例数不胜数,由此诱发的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每年远超万人。

好端端的血管为什么会长出斑块,逐渐硬化?这不得不从诱发高血脂的两大“隐形杀手”说起!

1

动脉硬化的两大“隐形杀手”

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壁上沉积了一层像小米粥样的脂类,使动脉弹性减低、管腔变窄的病变。而血脂是血液中脂肪类物质的统称,主要由胆固醇、甘油三酯构成,一旦升高都会引起高血脂。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由胆固醇转化而成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是导致动脉硬化,造成心血管疾病的“第一杀手”!

其一,坏胆固醇会聚集堆积在血管壁上,形成稳定性斑块,使血管变窄,血流受阻,甚至闭塞,进而诱发冠心病、脑缺血、主动脉瘤、缺血性坏死等疾病。

其二,坏胆固醇会刺激血管发生炎症,损害血管壁,从而更有利于胆固醇聚集,形成大而不稳定的斑块。一旦血栓脱落或破裂,可引发心梗、肺栓塞、猝死等疾病。

也就是说,单纯性的高胆固醇血症,是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坏胆固醇"水平,也是预测心梗、中风等未来心脑血管事件的最佳预测指标,水平越高,动脉硬化的可能性越大,也越为严重。

▲图:降胆固醇治疗的目标值(中国,)

甘油三酯

甘油三酯即脂肪,常表现为“将军肚”、肥胖,多与高糖饮食、吸烟、肝肾疾病、糖尿病等有关。

通常,甘油三酯升高不会引起任何症状,一旦出现症状,往往较严重,易发生急性胰腺炎,过量饮酒后猝死等。

更重要的是,甘油三酯是坏胆固醇的帮凶,加快血管病变。当体积较大的坏胆固醇无法侵入间隙较小的血管时,甘油三酯能将它变得“小而密集”,使其顺利侵入血管,形成大斑块。

因此,除了年龄的增长,坏胆固醇或甘油三酯过高引起的高血脂,是造成动脉硬化最主要的因素。

2

血脂偏高,伤及全身

血管遍布全身,一旦血脂过高,意味着全身血液的脂肪含量升高,不仅会诱发心脑血管疾病,还会加快衰老,损害内脏功能,危害无穷!

1危及脏器

①过多的脂肪堆积在肝脏时,易引起脂肪肝,使肝功能受损,导致胆固醇等脂质更易堆积在体内,进一步损伤血管;

②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表现为饱餐后腹痛、消化不良、便秘等,严重时可引起便血、麻痹性肠梗阻等症;

③肾脏动脉粥样硬化时,会引起夜尿、顽固性高血压等症,严重者会造成肾功能不全。

④血液过于粘稠会加重心脏负担,增加冠心病、心肌缺血等风险。研究显示,中年男性血脂异常,心脏病的发病风险翻倍。

2推动高血压、高血糖的恶化

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统称为“三高”,它们可同时存在,互相影响。

①血脂偏高,会增加血液粘稠度,使血管动脉痉挛,肾上腺分泌升压素,从而造成血压升高;

②高血脂患者的胰岛素受体数相对较少,易产生胰岛素抵抗,诱发糖尿病。据统计,大约有40%的糖尿病患者存在脂代谢紊乱。

此外,高血脂还能诱发胆结石、冠心病、肢体缺血坏死、老年痴呆等疾病,甚至增加癌症风险。

3

降血脂护血管的“奇迹之油”

我国成人血脂异常人数已超40%,而肥胖、吸烟、家族史、冠心病、糖尿病、血管狭窄、中老年人等都是高血脂的危险因素,如何降低血脂,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除了调整饮食,科学运动外,很多营养专家首推奥米茄鱼油或磷脂亚麻。

Omega-3鱼油

是人体自身无法合成但又不可缺少的必需脂肪酸。其主要成分DHA、EPA,对维持心血管、大脑、神经系统等的健康,尤其是降脂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也备受业界推崇。

血管清道夫:EPA

EPA,有畅通血管的功效,被称为“血管清道夫”。它能清除人体中多余的脂肪、胆固醇,加快饱和脂肪酸代谢,从而降低血脂,保持血流畅通;又能减轻炎症,修复受损血管,减少坏胆固醇堆积,软化血管,从源头上预防及缓解血管硬化,大大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磷脂亚麻酸

磷脂,可加快脂质的新陈代谢,改善血管环境,并提高受损细胞的再生力,改善受损脏器,提高免疫力,进一步促进脂质代谢,预防动脉硬化。

五种营养辅助控血脂

除了根据血脂的检查指标针对性的忌口,日常生活中可多补充5种营养素辅助降脂。

膳食纤维

适量摄入膳食纤维有利于产生饱腹感,它不仅能和肠道内的胆酸、胆盐结合,还能刺激大肠蠕动,降低血脂。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包括新鲜果蔬、杂粮、坚果、豆类等。

类胡萝卜素

类胡萝卜素能防止“坏”胆固醇的氧化,保护血管,避免斑块和血管病变的产生。黄色、绿色、红色果蔬都是类胡萝卜素的优质来源,比如木瓜、芒果、西红柿、南瓜、红薯、胡萝卜等。

维生素C

维生素C能增加“好”胆固醇的水平,促进胆固醇代谢,并可抑制胆固醇合成酶的活性,降低胆固醇合成速率,从而达到控制血脂的目的。新鲜果蔬富含维生素C,比如猕猴桃、鲜枣、青椒、绿叶菜等。

适量摄入钾有利于调节心跳、降低血压、减少脂质附着、预防血管受损和硬化。花生、木耳、黄豆、口蘑、西红柿、豌豆等都是膳食中钾的优质来源。

植物固醇

每天摄入两三克植物固醇,血浆胆固醇含量能降低10%左右。植物固醇含量较高的食物有豆类、坚果等。

除了管住嘴,迈开腿对降脂也很有帮助。

血脂重“调”不是“治”

发现血脂偏高,是通过生活方式来“调”,还是用药来“治”?这可以用一个成语来回答——先礼后兵。

结合自己的身体情况,假如是轻度升高,优先选择“调”血脂,改变饮食结构、运动习惯等;如果生活方式改善了两三个月,还是没有效果或者效果不大,才需要考虑进行药物治疗。

由于害怕血脂增高,一些人拒食脂类食物,这是不对的。比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转化为性激素(雌激素和雄激素),对生育及物质代谢具有调节作用。这种胆固醇同样来自脂类食物,也就是说需要我们合理摄入“肥肉”。

在“调”血脂时,真正需要谨慎食用的主要是以下几类:

碳水化合物食品中:薯类(产生腹气的食品)、干豆类等。

脂肪类食品中:动物油、生猪油、熏肉、油渍沙丁鱼等。

蛋白质性食品中:脂肪多的食品(牛、猪的五花肉,鲱鱼,鳗鱼等)、加工品(香肠等)。

维生素、矿物质食品中:纤维硬的蔬菜(牛旁、竹笋、玉米)、刺激性强的蔬菜(香辛蔬菜、如芥菜、葱、芹菜类)。

还有一些其他食品建议控制食用量,如香辛料(辣椒、芥末、咖喱粉、酒类饮料、咖啡、浓红茶等)、盐渍食品(咸菜类、咸鲑鱼、咸鱼子、酱菜类)。

当严格控制饮食一段时间及适当体育锻炼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仍高于正常水平,则应尽早启用药物治疗。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修订版)》指出,针对不同类型的患者,需有不同的治疗目标:极高危人群,LDL-C控制在1.8毫摩尔/升以下;高危人群,LDL-C控制在2.6毫摩尔/升以下;中低危人群,LDL-C控制在3.4毫摩尔/升以下。

因此,首先要找医生评估自己属于哪一类人群,而后再进行对应的治疗,调脂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长期坚持,切忌随意停药。

想通过个人定制营养干预方法的朋友可以咨询,

转载请注明:http://www.gwbvm.com/yhzl/12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