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硬化是一种血管病,这类疾病的特点是动脉发生了非炎症性、退行性和增生性的病变,导致血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管腔缩小。而生活中我们常常听说的动脉粥样硬化,是这类疾病中最重要的一种,它是从动脉的内膜开始,先后出现多种病变合并存在,这些病变包括脂质和复合糖类积聚,出血及血栓形成,纤维组织增生及钙质沉着,并有动脉中层的逐渐蜕变和钙化。由于在动脉内膜积聚的脂质外观呈黄色粥样,因此称为动脉粥样硬化。
什么是AT事件
所谓AT事件,就是突发的、不可预测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损,导致的血小板活化、血栓形成。AT事件是引起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及血管性死亡的病理基础,是全球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
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所以AT事件可能发生在全身不同的部位。当AT发生在脑动脉时,就会造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缺血性脑卒中;当AT发生在冠状动脉时,就会造成不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当AT事件发生在外周动脉时,就会造成间歇性跛行、静息痛、坏疽和坏死。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直至血栓形成,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发生AT事件的最基础原因是导致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虽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还未完全确定,但是研究显示,它与年龄(50岁以上)、性别(男性)、血脂、血压、吸烟、糖尿病等因素密切相关,此外还与肥胖、体力活动减少、高热量饮食、遗传等因素有关。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过程为粥样斑块形成、增长,直到出现斑块破裂,血小板聚集,造成AT事件。
AT事件的特点
AT事件的发病率高,危害大,可以说是一类非常可怕的疾病。AT事件的特点概括起来就是突发性、不可预测性、全身性、致死性和进行性。
AT事件的发生率高,在脑血管病患者中,每7人会有1人发生AT事件,心血管病患者每6人会有1人发生AT事件,而外周血管病患者中每5人就有1人发生AT事件。
脑动脉硬化的表现
当发生脑动脉硬化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很多患者都没有症状,因此也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但随着动脉硬化的逐渐进展,脑组织会因缺血而软化、坏死,脑细胞变性死亡,最后产生脑萎缩和脑动脉硬化性痴呆。而严重的患者就可能发生脑AT事件,危及生命,存活下来的患者也会遗留严重的后遗症。
脑动脉硬化患者常见的症状有头晕、头痛,烦躁、心悸、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也可能出现皮肤划红症、手脚发冷、全身及局部出汗、头发早白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症状,当出现肢体麻木的症状时,特别是持续时间长、固定出现于某侧肢体,并伴有肢体乏力、抽筋、跳痛时,医院就诊,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脑动脉硬化的防治
防治脑动脉硬化应首先从其发病因素入手。如同全身动脉粥样硬化一样,脑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也包括脂代谢异常、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及性别、年龄等。
那么日常生活中,我们首先要改变自己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
首先,应注意加强体力和体育锻炼。
身体运动有利于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脂类物质消耗,减少脂类物质在血管内沉积,增加纤维蛋白溶酶活性及减轻体重,因此应坚持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体育锻炼。对有智力障碍、精神障碍和肢体活动不便者,要加强护理,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其次,注意控制饮食。
主要是应限制高胆固醇、高脂肪饮食的摄入量,以减少脂类物质在血管内沉积。如限制肥肉、猪油、蛋黄、鱼子及动物内脏等食物摄入,同时还要注意避免高糖饮食,因高糖饮食同样会引起脂肪代谢紊乱。应多吃豆制品、蔬菜、水果及含纤维素较多的食物。食用油以植物油为主。饮食宜清淡,不可吃得太饱,最好戒烟忌酒。
第三,药物治疗。
除了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的药物治疗.高危患者还应进行抗栓治疗,如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这对预防脑AT事件尤为重要。
此外,还可利用中医中药来防治脑动脉硬化。活血化瘀药:用来扩张血管、解除血管运动障碍,还有抗血小板、抗血栓和抗凝作用,如三七等。降血脂药,单味药如决明子,成药如血脂康等,均有调节血脂作用。补肝肾药,有滋补肝肾作用的中药,一般可以供给多种微量元素,有利于神经递质的补充和调节,如枸杞子等。
白癜风专家在线中医治疗白癜风医院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